一個熱情擁抱全球化、高度仰賴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國家,如何挺過新冠疫情封鎖邊境、北京發動貿易攻勢的雙重夾擊,繳出半世紀以來最亮麗的GDP成長數字?《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刊登專文,指出澳洲在逆境中「向內轉」的經濟模式轉向,是該國經濟得以迅速反彈的最大原因。
經濟復元速度優於預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澳洲採取嚴格措施封閉國界,接著又與佔據出口份額逾3成的中國掀起外交爭端,大麥、紅酒、煤炭等主力商品皆面臨程度不一的貿易制裁,使澳洲經濟在去年陷入數十年來第一回的衰退。
但澳洲政府3日宣布,該國2020年第四季GDP較前一季增加了3.1%,第三季的GDP成長率則上修為3.4%,是澳洲自1959年有官方季度GDP紀錄以來,首度創下成長率連兩季超過3%的紀錄。澳洲央行如今預測,該國GDP將於年中回復至2019年末出現疫情前的水平,比起原先預期快了6至12個月。
The GDP data highlight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by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BA, an economist says.https://t.co/pNo1wBgddl
— Nikkei Asia (@NikkeiAsia) March 4, 2021
澳洲怎麼辦到的?
《彭博商業周刊》指出,澳洲的經濟得以迅速復原,自然要歸功於傲視歐美諸國的防疫成績—靠著中央、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澳洲每10萬人約通報114起確診病例;相較之下,美國的數據則是每10萬人超過8500起—使澳洲倖免於長時間封鎖對經濟的破壞。此外,澳洲政府也迅速推出大規模的補貼政策刺激經濟,由國家買單的工資補貼以及針對家戶及企業的現金補助,總額達GDP10.6%之多。
但本文也強調,澳洲經濟快速反彈的主要動力,正是企業因外部環境險惡,不得不「向內轉」,而國內家庭消費支出大幅增長的結果。
在疫情爆發前,澳洲長期緊抱對外開放的經濟戰略—農產、礦產的出口,加上吸引大量外國移民、留學生與遊客,使澳洲創造連28年經濟成長不衰的神話,也締造了半數國民出生於國外或為移民之子的人口結構。
Australia, a country that relied on globalization and China, is discovering a new path https://t.co/Z7WNqhp18I
— Businessweek (@BW) March 5, 2021
在新冠疫情、中澳貿易戰的接連打擊下,無論是釀酒業或其他出口導向的產業都採取行動,擴大內銷業務,而疫情下不能出國「有錢無處花」的澳洲國民,也因此多出大把銀子在國內消費。
經濟學家埃斯雷克(Saul Eslake)表示,澳洲政府頒布的國際旅行禁令,形同使澳洲全民省下45億澳幣(約合新台幣977億元),作為可支配收入或儲蓄之用,「這足以抵銷(因疫情損失的)外國遊客在澳洲的花費(25億澳幣)。」
在澳洲維多利亞州(Victoria)經營家族葡萄酒莊「塔赫比克」(Tahbilk)的珀布里克(Alister Purbrick)直言:「如果你在去年2月告訴我,我們將要面臨新冠大流行、中國實質上對我們關上市場大門的雙重挑戰,我想我可能會神經衰弱。」
The Purbrick family are one of the oldest multi-generational winemaking families in Australia, all bringing their generational values of the day. Hear from 3rd, 4th and 5th generation family members, John, Alister and Hayley talk about Tahbilk Winery'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ic.twitter.com/l8jpY9L4KV
— Tahbilk Winery (@TahbilkWinery) January 21, 2021
但令他驚訝的是,儘管塔赫比克原本有4分之1的產品出口至中國,而北京當局在去年11月底開始對澳洲紅酒開徵212%的巨額關稅,但回顧過往的12個月,擁有161年歷史的塔赫比克幾乎可說是毫髮無傷,原因是澳洲人對本土葡萄酒的買氣大增,「人們想著既然得在家吃飯,不如多買點酒、買好一點的酒。」 (相關報導: 中澳外交戰》期望越高,反彈越深!澳洲與最大市場中國漸行漸遠,帶給世界什麼啟示? | 更多文章 )
截至1月為止,塔赫比克過去9個月的線上購物營業額,較前一年同期成長6成;而對珀布里克及澳洲紅酒產業而言,好消息是澳洲紅酒2020年對歐洲的出口成長了22%,或多或少減輕中國關稅打壓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