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展觀點:ESG成為趨勢 責任投資原則(PRI)對企業永續發展的影響

永豐金控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委員會各小組積極規劃與SDGs連結的各項社會參與活動,並將SROI導入永豐銀行首創之「農產智慧交易平台」,大幅提升農產批發市場運作效率。(永豐金控提供)

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以及全球針對環境,社會,治理(ESG)方面日益重視,不光是企業界開始重視在日常運營,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利害關係人責任,投資圈也逐漸認同投資報酬表現之外,應該納入更多永續發展指標,作為投資組合的考量。

畢竟,過去以股東利益至上的思維,不見得能繼續幫助企業在當代的商業環境中,維持穩健的獲利,例如,高盛曾就針對1000家企業進行ESG評鑑,並指出ESG表現較佳的企業,現金回報率與穩定度都相對較高。從2008的金融海嘯到2020的新冠疫情,全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黑天鵝事件,而數據也顯示,有將SDG結合公決策,或在生產製造與經營中落實ESG的企業,面對突發事件,能夠有較強的恢復力,在營收與股價的反映上,表現也通常能在大盤平均值之上。

對於投資人來說,重視ESG概念之企業,多半也擁有較透明的財報,相對穩定且低風險的營運狀況,也因而成為較佳的投資選擇。所謂「社會責任投資 (SRI)」便是基於這樣的考量而誕生,在近晚由聯合國體系重新整理,並結合更客觀的量化標準,推出的「責任投資原則」,又稱PRI(Principle Responsible Investment),成為不少投資人的參考依據。

在選擇適當的投資項目時,除了運營的表現外,企業是否有善盡社會責任,對環境有無造成傷害,乃至在勞工權益,性別平等,上下游供應鏈,再生能源使用狀況,原物料公平交易等「非財務指標」,越來越對那些大型機構,例如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加拿大保險基金,日本政府退休基金,挪威主權基金等產生影響,以及促使他們增加持有符合ESG的部位。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早在2006年7月就出版的報告Show Me The Money: Linkin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Issues to Company Value,其中說明了對環境友善,擔負起社會責任,以及更好的內部與外部關係人管理,其實都可以幫助股東賺取更穩定且長遠的利潤。特別是當發展帶來更多問題的今天,重視SDG,ESG,並參考更嚴謹的投資標準,無疑是必然的趨勢,各國政府,企業,以及個人都會面對到的議題。

說到投資標準,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Kofi Annan),就致函全球主要金融機構CEO,倡議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為企業營運策略與政策所制定的10項普遍原則,包含人權、勞工、環保及反貪腐等領域。這與同為聯合國所提倡的「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同為針對ESG發展所制定的準則。 (相關報導: 不平等現象、社會動盪加劇…聯合國:貧窮讓拉丁美洲新冠危機惡化 更多文章

PRI於2005年就已經提出雛形,2006年正式公告並與全球首批機構簽署。經過多年的演進及增修,每年公布的投資指南中,協助資產管理者與投資機構,將長期影響企業的ESG因子,納入投資組合的考量之中。以「環境」層面舉例來說,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積極進行預防環境挑戰之策略,針對能源,水資源,原物料,生物多樣性,廢棄物排放,物流與銷售過程中的碳足跡等,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衝擊。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數百家金融與投資機構加入PRI,包含上述提到的政府退休基金,或諸如存款保險,勞保基金等,所管理資產的規模高達數十兆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