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期全球市場處於景氣下行段,但各國政府對半導體的重視依舊日益重要,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祭出各種補助方案,隨著美國於8月簽署晶片法案後,歷時三個多月,「台版晶片法」也通過了。
所謂「台版晶片法」即為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草案,擬將符合「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企業研發前瞻技術的研發支出,可享有25%的研發投資抵減,購置先進設備當年度抵減率5%,且無投資抵減支出金額上限,較原產創條例更優厚。
行政院今(11/17)日通過「台版晶片法」,台系半導體廠紛紛拍手叫好。
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表示,在全球競爭日趨嚴峻的情況下,企業歡迎政府對台灣重點產業在稅制上提出與時俱進的修法,繼續維護台灣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前瞻研發能量及長期競爭優勢。
吳田玉表示,未來十年,半導體產業大環境會有更大的挑戰,產業在全球各國高額補助及多重管制之下,競爭將更為艱難,研發及先進科技對台灣下世代競爭力及商機至為重要,此次產創條例的修法,業界樂觀其成,實質影響,有待法規細節及配套措施。
身兼高科技廠房設施協會理事長 亦為台積電大型設備供應商帆宣總經理林育業表示,肯定政府有關單位對民間的支持,這對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激勵民間投資,亦鼓勵創新,業者們樂觀其成,也希望透過政府的資源,能更鞏固台灣半導體設備的技術與人才培育,加強整個高科技廠房供應鏈的發展,加強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則表示,受地緣政治影響,各國陸續於近年推出晶片法案,擴大投資當地半導體產業之長期發展,我們樂見台灣政府為半導體產業提出相應政策,此舉不僅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挹注國際競爭資源,更顯見總統及行政院部會等政府單位樂於傾聽產業建言,並給予回應的實際作為。
曹世綸表示,為因應全球地緣政治,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展開全新的供應鍵重組及規劃。最近跨國控股公司波克夏大筆投資台積電;ASML宣布擴大在台投資;國際記憶體晶片大廠宣布將導入最先進製程晶片在台生產等實際行動,適足以展現國際單位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信心與認可。
事實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補助,自9月時經濟部技術處就有具體落地,為了要吸引國際大廠在台紮根前瞻技術,結合台灣產業鏈合作研發,啟動「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並最終確認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和GPU大廠輝達(Nvidia)在台分公司取得。
其中,美光的計畫名稱為DRAM先進技術暨高頻寬記憶體研發領航計畫,NVIDIA則是人工智慧創新研發中心計畫,美光的補助款達新台幣47.22億元,NVIDIA更高達67億元,然而,這計劃卻被業界批評「遠來和尚會念經」,質疑為何外商享受比本土廠商高出很多的待遇?
半導體矽晶圓龍頭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曾直言,在半導體產業補助這塊,台灣政府沒有美國、韓國積極,但以環球晶持續海外擴廠同時,在化合物半導體(俗稱第三代半導體)更有投入設備開發,期望投過設備開發掌握關鍵技術,才有機會建立基礎規模,進而當市場規模擴大後,才能養出設備供應鏈,雞生蛋、蛋生雞,才有機會在產業鍊打世界盃。
對資本密集的半導體廠商來說,研發補助、投資抵減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最怕補助「只聞樓梯響」,甚至一旦跟政府打交道,就會衍生出很多但書以及始料未及溝通成本。
然而,此次的台版晶片法案一出,令業界矚目,有期待,但同時也有觀望。依照政院揭露法案的初步內容提及「法規以研發費用門檻中間值的70億元」,加上財政官員點名台積電、聯發科、聯詠、聯電、日月光、南亞科、群聯、瑞昱等,一句話就過濾掉數百家的中小型廠商。 (相關報導: 觀察》「只在景氣低迷時出手!」從國巨併購路徑看陳泰銘打造零組件王國雄心 | 更多文章 )
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期待台版晶片法案除了能有實質且業者真正需要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有意義的配套措施,例如半導體廠房最需要的穩定供電,以及水資源配套;另一方面,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這些每年研發費用動輒百億的企業,更能將補助網絡擴張到一些真的有需要資金的關鍵技術中小型廠商,而非只青睞「不缺錢」但缺政策配套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