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轄市定古蹟戴炎輝寓所16日舉行修復再利用工程開工儀式,由文化局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平臺,協助國立臺灣大學媒合營運團隊日東創意有限公司投注3200萬元,修復法制學大師戴炎輝先生昔日故居,工程預計2023年9月竣工,未來寓所規劃展示戴炎輝整理清代臺灣重要史料「淡新檔案」的工作空間,並結合藝文策展、人文講座、餐飲服務,推廣法、史、藝術等主題,以多元豐富的面貌,歡迎民眾一同認識一代法學大家。
文化局田瑋副局長表示,過往在新竹縣任職時,為籌備新竹縣史館,即曾與臺灣大學合作,拷貝淡新檔案到新竹縣史館作為鎮館之寶;而後來任職於新北市文化局時,局內各項文、史、哲學類的研究都會參考淡新檔案;八年前回到臺北市文化局,在進行戴炎輝故居現勘時發現淡新檔案的書櫃仍留存下來,讓人十分感動,同時建物保留格局完整,也留存了過往歷史的場域氛圍,後續故居由歷史建築改為古蹟,並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引入民間力量保存維護。
戴炎輝的孫女戴瑀如今日也出席開工儀式,並提及小時候與家人曾在寓所度過無憂無慮的時光,同時感謝文化局、臺大、營運團隊和建築師共同進行修復,讓寓所回復記憶中的原貌。
戴炎輝先生出生於民國前3年,一生法學造詣深厚,著書論述甚豐,曾赴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深造,並獲頒法學博士。戴炎輝先生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並擔任司法院院長、大法官等職務。
戴炎輝寓所於2017年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建造時間可回溯至日治時期,宅第建築型式為和洋折衷式樣,除傳統日式木造構架外,裝飾細節增加新古典主義及現代主義等風格,精美多層線板及柱頭設計在房子入口處尤其明顯,增添整體建築華麗藝術性。為了妥善維護戴炎輝保存編纂淡新檔案的重要歷史記憶場域,臺大與文化局合作,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引進民間資源及創意,進行文化資產的修復及活化再利用。
戴炎輝寓所修復工程將以原貌修復為主,而再利用所需的必要設施也將維持古蹟本體的外觀與色彩協調,並搭建無障礙廊道連接空間內外,打造友善共融的參觀動線,修復工程規劃保留昔日戴炎輝的書房工作室作為常設展間,展示一代法學巨匠的生命故事和文物著作。 (相關報導: 安藤忠雄後,次位獲獎的亞洲建築師!別一味亂拆老房子!他道出現代建築的真義是… | 更多文章 )
臺北市已有22處公有文化資產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引進民間熱忱投入資源,加速重生並對外開放,本局將持續推動計畫,並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再現老房子風華,更多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可上官網查詢,更多臺北市藝文活動可上文化局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