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天,勞動經濟學家麥可.豪斯曼(Michael Housman)正在進行一個計畫,想弄清楚為什麼有些客服中心表現得比其他的好。無論他多努力地去觀察,就是找不到答案,不管怎麼算都不合理。他告訴我:
我那時候是一家公司的首席分析官,這家公司專門賣軟體給僱主,讓他們可以進行招募並留住員工。我們擁有五萬人的數據,他們在受僱之前花了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填寫了一份線上職業評量,我們檢視了這份評量中的每個面向,想要看看裡面有沒有什麼線索,會透露出這個人會做這份工作多久,以及工作表現會如何,但是我們一直槓龜。
豪斯曼的團隊預期的是,那些曾經在不同僱主之間轉換的員工,平均來說會比較快離職,但他們沒有。有的員工可能前一年換了五份工作,或者只做了一份同樣的工作,但這些都無法預測他們將會在這份工作崗位待多久。研究團隊也認為,這份評量中所揭露的人格特質中,會有某個面向跟工作表現有所相關,但也沒有。
然而豪斯曼有一位研究助理突然靈機一動。研究團隊還有一份數據,是關於這些應徵者在填這份評量表時,用的是哪個瀏覽器。有些人用的是Safari,有些是Firefox;有些人用IE,有些人用Chrome。瀏覽器的選擇,能夠有效預測員工的工作表現嗎?對於豪斯曼來說,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當然,這只不過是個人偏好罷了。
但是結果卻相當驚人。使用Firefox或Chrome來填表的人,留在這份工作的時間長度比起那些用Safari或是IE的人高出了百分之十五。在缺勤次數上,他們也發現了同樣的落差。使用Firefox和Chrome的人比起使用IE或Safari的人,缺勤次數少了百分之十九。
如果這樣的關係還不夠讓人費解,那麼這些跟工作表現相關的數字,肯定加倍驚人。使用Firefox或Chrome的員工在生產力、業績、顧客滿意度上的表現都較好,並且在單通電話的長度上也比較短。「這是我們找到最有力的結果之一,」豪斯曼說道:「差距很大,並且很一致。」
豪斯曼解釋說:
我們花了一點時間才理解到,關鍵在於IE和Safari都是預先安裝在電腦裡的。PC裡面本來就包含IE,而Mac的話則是Safari,這兩個是預設的瀏覽器。要使用這些瀏覽器,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了。Chrome和Firefox就不一樣了,要使用這兩款軟體,你必須要夠好奇,會去查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然後你還得要下載並且安裝它。
這些軟體本身並不造成工作表現上的差異,而是這項選擇所揭露出來的心理差異。有些人傾向於去接受世界原本的樣貌,他們會保持原狀。其他人則認為世界是可以改變的,他們會去思考,一件事情是否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去做,如果是的話,就付諸行動。要用哪種瀏覽器,這個看似不怎麼重要的決定,顯示了他們在心理光譜上不同的位置。套用到工作情境中,便代表了許多事情。 (相關報導: BBC專訪「中國通」葛來儀:拜登上台之後,美中、兩岸關係將出現何種變局? | 更多文章 )
記住,這些是在零售業以及飯店業的客服中心工作的專業人士,這種工作在面對顧客的詢問時,通常都有一組固定的話術,這代表的是預設值。要按照既定話術行事很容易,但是有時候就會遇到一些無法用這套話術來解決的問題。或者,有些狀況用全新的方法來處理,可能會更有效。你會一如往常地使用原本的話術嗎?還是你會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販售一個新的想法給顧客,讓顧客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