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中國登場,這是中國首次主辦冬奧,不過迫害新疆維吾爾人的行為引發關注,出現抵制冬奧在中國舉行的聲音,而奧運贊助廠商成為人權團體鎖定目標,這些廠商也陷入兩難,若撤銷贊助則會影響商業利益,但不發聲則會被視為中國打壓人權的「幫凶」。
《美聯社》指出,愛彼迎(Airbnb)、Visa、可口可樂、三星、豐田(Toyota)、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等國際企業是奧運主要15大贊助商,他們提供國際奧會(IOC)至少10億美元的贊助經費,下屆奧運的贊助金額更可能達到20億美元,而贊助款項都會用在2022年在中國北京登場的冬奧。
這些企業想要藉由4年一次的體壇盛會大賺一筆,《華爾街日報》直言,由於全球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愈陷愈深,使得中國政府對於任何些微批評,都可以用經濟懲罰進行報復,代表贊助奧運的國際大公司,可能因聲援維吾爾人及關切中國人權,而付出巨大的商業利益代價。

人權團體盼贊助商抵制冬奧
做為全球主要租屋平台的Airbnb是奧運15大贊助商之一,也是人權團體鎖定遊說的目標,因為Airbnb曾強調自身是社會企業的榜樣,但世界維吾爾大會專案和倡議主任朱姆雷泰(Zumretay Arkin)告訴《華爾街日報》:「Airbnb是很關心社會議題,只是會挑選議題關注。」
英國團體「終止維吾爾種族滅絕」(Stop Uyghur Genocide)宣傳主任麥道格(Blair McDougall)向《美聯社》表示:「Airbnb說自己是有信念的公司,目前為止他們對我們已讀不回。」IOC於2015年決定2022年冬奧主辦地點,最後中國北京以4票之差,擊敗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Almaty)獲選。
「我們對贊助商的要求很簡單」,麥道格強調,「與在『再教育營』倖存的維吾爾及其他人會面,就不會加入利用奧運來噤聲此議題、藉由政治宣傳轉移焦點的行列」。他提到,自己在社群網站曾遭世界冰壺協會聯盟(World Curling Federation)封鎖,雖已解除封鎖,但該聯盟都是「保持沉默」。
“Thousands of athletes are caught in the middle. For most, it’s a once-in-a-lifetime chance for fame and a medal. But they’re on their own. Those who speak out may be banned by @Olympics bodies, dropped by sponsors, and threatened by the Chinese state.”https://t.co/pXxMxDWrFk
— Global Athlete (@GlobalAthleteHQ) February 27, 2021
運動選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美聯社》詢問豐田、Panasonic、普利司通(Bridgestone)3家贊助奧運的日本公司,其中Panasonic沒有回應,豐田則稱,「對於新疆近來情況,我們沒有立場評論」,這是多數公司被問到維吾爾議題時,會有的制式回應,而普利司通轉寄IOC的聲明。
不過運動選手夾在奧運贊助商和人權團體之間,為選手發聲的組織「全球運動員」(Global Athlete)總幹事柯勒(Rob Koehler)直言:「運動員又被玩弄於股掌之間。」麥道格說:「這些大型機構可發聲,卻要運動員各自表態,這很不公平,政府、贊助商、IOC都可出聲。」 (相關報導: 「昨日的猶太人是今日的維吾爾人!」加拿大眾議院認定中國進行種族滅絕,杜魯道內閣缺席表決 | 更多文章 )
《華爾街日報》提到,美國職籃(NBA)球隊「休士頓火箭」前經理莫雷(Daryl Morey)2019年推文支持香港民主示威,結果中國停止轉播NBA賽事,直到2020年10月才恢復,期間贊助商獲利受到衝擊,因此若有奧運贊助商為維吾爾人發聲,可能會面臨相同下場。
What happens if an Olympian competing in the 2022 Games lands in China and speaks out in support of the Uighurs?I filled in as the WSJ business columnist for a look at how the Winter Olympics have turned into a flashpoint over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https://t.co/RxKKRFeIDv
— Erich Schwartzel (@erichschwartzel) February 1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