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中國春節「賀歲檔」被許多媒體稱為「史上最擁擠」,八部電影同時上線前所未有,而且類型頗多元。既有《唐人街探案3》這樣的推理大IP,打親情牌的《你好,李煥英》,也有陸片中少見的現實世界與小說世界交織的《刺殺小說家》,以及翻拍自日本電影的《人潮洶湧》。今年中國院線之所以如此擁擠,源於有些電影去年因疫情「滯留」到了今年,所以就出現《熊出沒·狂野大陸》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兩部閤家歡動畫電影排在同個檔期競爭。
中國疫情穩定之後,觀眾的觀影需求從去年開始也急速反彈,2020年全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約合31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一票倉。春節賀歲檔不但向來是票房爆倉的最重要檔期,加之今年很多人順應「就地過年」的防疫政策沒有選擇回鄉,更有了大量時間走進戲院。
體現日本影視元素的影響
春節賀歲檔中,《唐人街探案3》上映兩天票房就破18億人民幣,而看哭大批觀眾的票房黑馬《你好,李煥英》至今已超過42億。相比往年,今年的賀歲檔似乎更讓人目不暇接,所以也被稱為「史上最強春節檔」,不過這些電影是否質素真的比以往更強呢?
《唐探3》本來是去年的賀歲檔電影,該系列開創了中國電影裏稀缺的「喜劇+本格推理」類型,從第一部到第三部,逐漸成為觀眾有認知度也有固定期待的賀歲大餐。第三部延續了前兩部風格,但上映之後豆瓣評分卻從7.6一路下跌到5.6分,觀眾普遍覺得劇情從頭到尾都是槽點,喜劇部分不走心,笑料粗製濫造,植入廣告又太多,而且其中涉及「厭女」的情節也遭遇爭議。做為一個成功建立起來的賀歲大IP,綜合表現讓人比較失望。
有趣的是,今年賀歲檔多部電影裏都體現了日本影視元素帶來的影響。《侍神令》是根據《陰陽師》改編,可以被視為日本IP的衍生品。《人潮洶湧》則是中國版《盜鑰匙的方法》。《刺殺小說家》具有遊戲感的打鬥場面、《新神榜:哪吒重生》的二次元風格,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日本流行元素被中國創作者借鑒與本土化之後,成功融匯在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中。
評價非常兩極的《刺殺小說家》,對喜歡的觀眾來說是失敗者的英雄史詩,對無感的觀眾則顯得與春節氛圍格格不入。這部改編自雙雪濤小說的電影,其實很像催眠師引人入夢,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彼此交錯,形式上有新意,但想表達的內容又似乎過於龐雜,從戰爭、復仇到親情都涉及,因而節奏的平衡讓很多人並不滿意。
《你好,李煥英》讓觀眾哭到不能自已
獲得最高口碑的《你好,李煥英》票房一騎絕塵,不少觀眾看完更哭得不能自已。導演賈玲本身是喜劇演員,因央視春晚為人熟知。她對在車禍中逝去的母親非常懷念,於是首執導筒就以此為題材。片中女兒和母親同時穿越的煽情飆淚結尾,對很多為人子女的觀眾來說的確沒有招架之力,「如果可以回到媽媽年輕時」也衝上微博熱搜之首。
不過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它的結構反而更像春晚小品連連看——劇情由一個個小品段子串聯而成,穿越的設定也很隨意,顯然導演並無意打造嚴謹的故事結構,而將重心放在了營造淚點上,最終效果也成功達到預期。
但整個故事雖然好哭,卻更像一場虛假的中國式母女關係童話——女兒只想讓媽媽高興,媽媽也只想讓女兒高興。可是現實中其實往往是母親和女兒都不太高興。因為母愛在中國過於沉重,母親往往一方面對子女無微不至,另一方面對子女有極高期待,而電影裏的李煥英則對女兒別無所求,理想化到讓人很難不出戲。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是,雖然這是一部以母愛為主題的電影,但看完哭得死去活來的幾乎都是子女,多數母親看完卻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應。
疫情雖阻返鄉潮,二線以下城市票房仍強勁
高票價與小鎮青年也是今年的兩個關鍵詞。2019年春節檔的一線城市票價均價是49.8元人民幣,今年則漲到60.6元,漲幅超過20%。而從票房營收來看,「就地過年」政策並未衝擊二線以下城市的賀歲票房,三四五線城市強勁的票房爆發力說明:賀歲檔不需要靠回鄉白領去帶動。燈塔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三線城市今年春節票房達到17億人民幣,四線接近20億。
與此同時,《唐探3》和《你好,李煥英》排片佔比加起來超過64的,這讓人不難發現,儘管今年賀歲檔類型分佈看上去更多元豐富,但觀眾真正會在春節選擇埋單的還是喜劇元素強的「閤家同歡」電影。 (相關報導: 就算不出國 也能在台灣五感沖繩! | 更多文章 )
*作為為香港媒體人,文化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