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七萬人次參與!2018 台灣醫療科技展精彩回顧

2018 台灣醫療科技展精彩回顧,共累積超過七萬人次參與

第二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於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盛大展開,串聯ICT電子產業、生技製藥、創新醫材、精密機械....等台灣尖端產業,共同讓國際專業人士與台灣大眾看見台灣科技醫療的蓬勃發展成果。四天展期到訪超過七萬人次,包含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蘇嘉全、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衛福部長陳時中、科技部長陳良基、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均到場支持,高度關注台灣醫療產業的優異成果。 (相關報導: 區塊鏈技術打造「智鏈護照」!24小時內取得病歷,「病歷共享」轉診超方便 更多文章

展覽現場規劃各大主題館,包含特色醫療、智慧醫療、醫用設備、精準醫療、生技製藥、健康照護、預防醫學、農科健康、新創商化、SNQ主題館等區域,以及展現台灣孕育國際醫療人才的 Train the Trainer 主題館,向各界參與者展現台灣的醫療科技實力與商機。

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有多樣免費檢查項目可進行檢測(圖 / 風傳媒)
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有多樣免費檢查項目可進行檢測(圖 / 風傳媒)
台灣的醫療科技及人才獨步全球,吸引全世界的醫師前往取經學習(圖 / 擷取自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影片)
台灣的醫療科技及人才獨步全球,吸引全世界的醫師前往取經學習(圖 / 擷取自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影片)
台灣向來在臂神經叢領域擁有世界頂尖的手術技術,而在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的推動下,如今更進一步以AI來進行病情判斷與治療預測(攝影 / 陳鈞煥)
台灣向來在臂神經叢領域擁有世界頂尖的手術技術,而在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的推動下,如今更進一步以AI來進行病情判斷與治療預測(攝影 / 陳鈞煥)
聽診器向來是醫師的常用配備,不過除了聽診器,你知道現在還有「視診器」嗎?(圖 / DarkoStojanovic@pixabay)
聽診器向來是醫師的常用配備,不過除了聽診器,你知道現在還有「視診器」嗎?(圖 / DarkoStojanovic@pixabay)
中風、肝硬化是我們生活的重大隱憂,不過隨著我們對科技的掌握越來越高,更多可能的解決之道不斷產生(圖/pixabay)
中風、肝硬化是我們生活的重大隱憂,不過隨著我們對科技的掌握越來越高,更多可能的解決之道不斷產生(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