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修女的故事:我如何「逃離」12年修道院生活

靜默修女的故事(BBC)

一個周日的早晨,弗洛倫西亞·盧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拿起電話給她兄弟姐妹打電話。

她告訴他們,「在家裏等我。我需要跟你們說話。」

她收拾了幾件隨身物品,走出門,來到大街上。其實,這一想法已經在她頭腦中醞釀了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了。

但一直到12月的一個早晨,她才鼓足勇氣逃離修道院,過去12年中,她一直在修道院過著靜默修女(cloistered nun)的生活 - 幾乎完全與外部世界隔絶。

正是這段經歷啟發了這位阿根廷女性,賺寫了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小說《The Song of the Hours》。

雖然盧斯並沒有被強迫關在修道院,但她稱她在這一宗教機構所經歷的控制和心理操縱讓她無法離開。

她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傳統街區的中產家庭長大,如今她認為當初那樣做是因為自己的困惑,需要在一個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她還認為理想主義以及她從精神導師那裏得到的糟糕建議加起來導致她走上了錯誤道路。

雖然盧斯承認,她與世隔絶的生活也有「美好的時刻」,但卻因為許多瑣碎擔心的日積月累而受損,這些與她剛進修道院時所渴望的那種精神生活相去甚遠。

儘管如此,她還是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走出去。

她目前跟丈夫和女兒居住在新澤西,她向BBC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盧斯和她的兄弟姐妹
盧斯和她的兄弟姐妹

早年生活

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有5個孩子的中產階級家庭長大。

雖然過去常常參加彌撒,但我們家基本上不太信教。儘管我高中上的是一所世俗學校,但它的宗教氛圍很濃。我19歲時開始考慮從事宗教職業。

在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學習農學時,我感到了「召喚」。它來的迅猛而突然。我還記得上帝召喚我的那一刻,很完美 - 它有強烈的肉體感覺。我有一個神父精神嚮導,他告訴我關於修道院的事,並說我是過那種靜默生活的理想人選。

但我現在回想這一切時,我認為當時的「宗教召喚」其實是譫妄和質疑的一部分。而今天,我認為那是我碰巧遇到的事情,並試圖去擁抱它,因為我覺得我需要離開家。

就像也同樣生活在傳統和保守環境中的我朋友一樣,他們出於想離開家的緣故而結了婚,而我正好碰到了可以去修道院的可能性。

雖然我家中沒有什麼主要矛盾,但家裏人很多,很吵。我想要自己的空間。那是一時衝動的錯誤。我當時非常理想主義,想為世界做點事。

做出決定

我父母反應非常不好,他們無法理解我的決定。我的兄弟姐妹則說我瘋了。

在進修道院前,我有許多朋友。我喜歡交際、愛運動。我還有一個男朋友。

但當我去跟修道院院長談話時,我沒有考慮任何事情。我變得非常狂熱,決定加入修道院。他們立即就接受了我,從沒告訴我要等待和思考一下,或是先完成我的學位再說。他們也未對我脆弱的信仰提出任何質疑。

跟家人在一起
盧斯希望有自己的空間。

當他們告訴我修道院生活時,對我來說似乎很完美。

修道院規矩

一進修道院,就要切斷與外部世界的聯繫。我只帶了一個袋子,裏面有幾件簡單衣物 - 不能把書、收音機或是任何私人物品帶進來。 (相關報導: 美國聯邦參議院選戰》民主黨0.5%驚險保住內華達州,蟬聯參議院多數黨,拜登政府一大利多 更多文章

他們指派一名年輕女子來帶我,她帶我參觀修道院,並為我解釋每天的日常以及規矩,因為進入的是一個必須遵守很多規矩的世界。其中之一就是保持沉默,例如,在做飯、打掃衛生,或是去上課時都不允許講話。只有在休息的時候才可以自由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