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理告訴BBC,儘管南韓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起步較晚,但南韓將在2021年秋季實現群體免疫。
南韓是去年最先受新冠大流襲擊的國家之一,並因其大規模測試和積極的密切接觸者追蹤措施成為榜樣。
但其疫苗接種速度要慢得多。南韓衛生官員將在本周晚些時候開始為醫院和護理院的醫務人員接種疫苗。目的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用阿斯特捷利康和輝瑞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疫苗為約80萬人完成注射。
在成為南韓抗擊新冠的新聞人物一年後的一次採訪中,南韓總理鄭世均(Chung Sye-kyun)為起步晚的疫苗推廣計劃進行辯護,並表示這能讓南韓官員觀察疫苗在其他地方的表現。
「南韓人是速度的主人,」鄭世均說,「這不是一個易實現的目標,但我們的目標是在2021年9月,第三季度末為70%的人口接種第一組疫苗。我相信這是可能的。」

南韓政府已為5500萬人口採購足夠多的疫苗,但大部分物資預計要到7月左右才能運到。這使得衛生工作者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實現政府的最後期限。
首爾曾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研發出自己的疫苗,但現在看來不太可能。對 「國產」疫苗的希望被認為是政府花時間與疫苗公司談判的部分原因。
南韓政府最終在1月底與輝瑞和莫德納公司簽訂合約。但在此之前,南韓國內媒體曾抨擊其做法過於掉以輕心。
文在寅總統在新年記者會上告訴我,他並不後悔花時間把這件事做好。
但過去幾個月時間,恐懼有了滋長空間。南韓歷來不是一個迴避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國家。其乙肝等重大疾病的接種率通常高於美國、英國和澳洲。
但南韓社會輿論研究所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約45%的受訪者願意在未來幾個月輪到自己時接種新冠疫苗。另有45%的人表示想推遲打針,以「觀察情況」。5%的人表示拒絶接種疫苗。
南韓總理相信人們會被說服。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抵制接種疫苗,但本政府將鼓勵更多的人接種疫苗......如果疫苗被證明像承諾的那樣有效,如果70%的人接種後確實達到了群體免疫,那麼到今年秋天,南韓人可能會恢復正常生活。」
回歸更正常的生活可能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南韓到目前為止已成功控制病毒,與新冠病毒共存,而沒有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封鎖。
但也有一些限制。
自12月以來,首都首爾及周邊的餐館和小企業的宵禁時間為晚上21:00。現在又延長一個小時,隨著冬去春來,首爾街道上一片繁忙。
咖啡店和酒吧熙熙攘攘,甚至針對老少群體的夜總會也重新開放。衛生官員周一(2月22日)宣佈,一家老年迪廳出現群組感染。

對自身措施的過度自信和一絲自滿,導致了第三波疫情爆發。去年12月,每天的確診病例數上升到1000多例。按國際標凖來看,這個數字仍然很低,但這對南韓是一記警鐘。
鄭世均說,他很想在經濟和傳染病預防之間取得平衡。
「我相信,最好的辦法是盡量減少限制。但我們必須牢記,如果我們不能遏制新冠病毒,我們也將無法發展經濟。是的,目前對抗新冠病毒是工作重點,但它不是唯一。」
「我們正凖備在3月份修改社會疏離措施。重點將是減輕那些因限制措施而受到嚴重打擊的個體戶或小企業的負擔,同時要求每個人更負責任進行自我約束。」
目前還不清楚這將意味著什麼,但目前南韓禁止4人以上聚集聚會。
南韓抗爭新冠病毒的故事並不完美,但它挽救了生命。南韓過去一年共有約8.7萬人感染,僅有1500多人死於新冠病毒。
所以當西方沒有效仿這個國家時,總理鄭先生是否感到驚訝?
「南韓從歐洲和英國等先進國家學到了民主,獲得了技術。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會因為新冠受到如此大的影響。南韓當時專注於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和追蹤病毒的三原則,以及民主、透明和公開的三個價值。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做得有多好。」 (相關報導: 超級「恐龍父親」!德國退役軍人監聽女兒與老師談話 遭罰6萬元仍無悔意 | 更多文章 )
「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管理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