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台積電進駐高雄獨家內幕》Intel與中國客戶大舉下單,讓新廠規劃3奈米變7奈米

台積電南科廠(圖/記者周康玉)

自去(2021)年下半年就傳聞台積電將在高雄擴廠的消息,去年11月間,終於獲得公司證實,宣布要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設立7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據記者多方了解,台積電最終規劃之所以和傳聞大相逕庭,其實內有轉折,重要的是,台積電未來仍有在高雄建置3奈米廠房的規劃。

根據供應鏈指出,台積電早在去年中已啟動設廠高雄的評估作業,不光是因高雄市府頻頻招手,考量到南科用地不足,尤其是3奈米製程第二波擴廠,除了既有第一波量產將設在南科的18B P5至P8廠外,第二波擴廠用地規劃正是要落腳高雄。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去年8月,英特爾宣布擴大與台積電在7奈米、6奈米、5奈米等先進製程合作,範圍甚至可能擴大到4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其中在6奈米部分,英特爾將以Xe-HPG架構Alchemist繪圖晶片與台積電合作量產;7奈米和5奈米部分,則為英特爾Xe-HPC架構Ponte Vecchio繪圖晶片中的連結晶片及運算晶片分別採用;外界也預期,英特爾新款Meteor Lake處理器,則可望進一步採用台積電5奈米或4奈米製程。

業界人士指出,去年中就已耳聞台積電要進駐高雄的消息,「當時聽說,來的是3奈米的第二波擴產」,但因為兩個重要變數,公司原先的計畫180度大轉變。

英特爾大舉下單5奈米,排擠3奈米產能

首先是英特爾的大筆訂單。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台積電獲得英特爾兩個最新繪圖晶片的design win(客戶已採用該方案量產),原本18A P1到P4每月產能12萬片已不夠用,估計需要再增產2萬片以上,且預計今年就要交貨。為配合英特爾需求,原本南科18B P5至P8廠的3奈米製程規劃,因此受到影響。

根據供應鏈消息,原先P5至P8廠全都要生產3奈米,但因為5奈米、6奈米需求超出預期,公司因而將P5廠改生產5奈米製程,以及少量(mini-line)的3奈米,P6、P7、P8廠仍以3奈米為主,目前持續擴建及裝機測試中。

然而,P5臨時改為5奈米製程、影響到3奈米整體產能目標,加上疫情後缺工問題極為嚴重,台積電因而決定:不改變進駐高雄的計畫,但優先建置P6、P7、P8廠,力拼達成今年下半年量產的目標時程。近日有供應鏈人士透露,3奈米在台積電18B廠區已有近一季度少量試產,如無意外,預期量產時程將可順利達標。

20220102-SMG0034-E01-周康玉_台積電台南及高雄新產能進度
台積電台南及高雄新產能進度

中國大單又急又猛,最終拍板先蓋7奈米廠

除了英特爾繪圖晶片大單,中國AI(人工智慧)晶片廠也下給台積電大筆訂單,且「來的又急又猛」,7奈米及28奈米的需求應運而生。供應鏈表示,中國客戶不僅需求數量大,且這次「不是很在乎價錢」,頗有先確保產能再說,當作戰備儲糧的味道。攤開中國知名的 AI晶片設計公司除了寒武紀,還包括比特大陸、地平線、嘉楠科技、燧原科技、華為旗下的海思等品牌,雖未能證實大單的真正客戶,但可以想見,這群IC設計商應該是這波台積電擴廠7奈米製程的主要推手。

高雄設廠的傳聞自去年中就甚囂塵上,一度傳聞3奈米第二波擴廠,且最有可能的預定地就是高雄煉油廠舊址。然而因7奈米及28奈米訂單來的太快,因而計畫改變。台積電代理發言人高孟華去年11月9日證實,台積電因應市場需求,將於高雄設立生產7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動工,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

供應鏈指出,目前中油煉油廠舊址由於整地除污尚待進行,只有一部分可以很快提供台積電建廠,可用面積不足,只能先蓋第一階段(P1),目前只有規劃7奈米,初期月產能2萬片到3萬片,其餘用地則有待清污問題後才能有下一步藍圖,28奈米時程尚未確定。

根據半導體業內消息,台積電自18廠以來,只蓋超大型晶圓廠(GigaFab),一個階段(phase)產能規劃至少2.5萬片到3萬片;而興建一座晶圓廠至少要有4個階段、10萬片的產能規模,以目前高雄7奈米製程規劃看來,規模小於先前傳聞的12吋晶圓廠,未來不排除定價需因此調高的疑慮,甚至面臨規模經濟效益不足的困境。然而,若中國客戶的訂單如供應鏈提到的「只要有產能,價格好談」,應可降低這方面的疑慮。至於3奈米第二波將在高雄擴廠的計畫,則因為缺工而延後,目前趕工重點全集中在P6、P7、P8等廠的後段測試與驗證工程。 (相關報導: 3奈米太貴》 供電吃緊 台積電推精簡版3奈米會比較不耗電?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