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石化董座陳寶郎談2021石化產業三挑戰:疫情、拜登、環保

陳寶郎認為,新冠疫情至今沒有減緩跡象,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柯承惠攝)

度過油價暴跌的危機,台塑石化今年營運是否能像先前金融海嘯之後,呈現大幅回升的狀況,外界高度關注。此外,拜登(Joe Biden)上台及電動車的發展,也可能對台塑石化中長期的營運產生影響,令人好奇台塑石化將如何因應。為此,《新新聞》特地專訪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以下是專訪摘要:

疫情減少近二三○○萬桶原油需求

Q: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對今年石化業的景氣相對較保守。你又是如何看待今年油價的走勢與石化業的景氣?

A:原油與人類的生活有著高度的相關。疫情發生前,全世界的原油需求量與生產量,本來兩邊都差不多,每天原油的供應量與需求量大多在九九○○多萬桶上下,縱使供需有些偏差,但廠商透過油槽調整供給,供需之間的缺口也不至於太大。疫情發生前,原油每桶的價格大概還可以維持六十多美元。

疫情發生後,情況大為改變。需求大幅滑落,導致原油價格在去年三、四月快速跌到每桶二十多美元。

拜登上任後,美國的石油生產發展可能降速。(美聯社)
拜登上任後,美國的石油生產發展可能降速。(美聯社)

初步估計,因為疫情影響,全世界每天大概少了二三○○萬桶的原油需求。為了穩定原油價格,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經過多次協商,決議自去年五、六月開始每天減產九七○萬桶。

嚴格執行後,油價止跌回升,隨後OPEC+再度決議去年七月至十二月每天減產僅剩七七○萬桶。因為疫情沒有解決,原油需求回升並不明顯,這個舉動相當程度壓抑油價繼續上漲。

原本OPEC+有意在今年元月進一步將減產數量減少至每天五七○萬桶。但去年十二月,OPEC+發現原油價格一直在四十幾美元上不去,一旦降低減產數量勢必再度讓油價承受跌價壓力,於是部分會員國的態度開始鬆動,協議元月減產數量僅降至七二○萬桶,讓石化業大大鬆了一口氣。

問題來了,減產讓俄羅斯、哈薩克財政收入銳減,因而俄羅斯及哈薩克有意增產,接下來二月該怎麼辦呢?OPEC+同意兩國的增產,合計二月每月將增加七.五萬桶原油的供給,三月再讓俄羅斯單獨增產七.五萬桶原油。

沒想到,沙烏地阿拉伯元月出其不意地說要每天減產一百萬桶原油,造就這一波原油價格衝高至每桶近五十六美元。

影響油價漲跌的各種變數

Q:你覺得影響原油供需的因素有哪些?

A:變數很多,其中最大的變數當然還是疫情。目前疫情似乎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還不斷地傳出新的變種病毒。這樣的情況下,鎖國、封城等恐無法全面解除,商業與經濟活動無法恢復正常,原油的需求也就無法全面恢復。

疫情要好轉要靠特效藥或疫苗,現在看起來並沒有明顯的特效藥;至於疫苗,因為生產、價格、運送、人力等因素,施打的情況不如預期,進而影響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也為油價埋下了變數。

另一個影響油價短期變化的重大變數是OPEC+的供給,這一點從沙烏地阿拉伯宣布減產,原油價格應聲上漲便可略知一二。現在沒有哪家研究機構能事先掌控OPEC+的生產計畫,因此油價的漲跌自然就不易預測。 (相關報導: 新光人壽為何要高價買開發金大樓? 更多文章

就供給面來看,非OPEC+的原油供給,包括伊朗、利比亞等也會影響油價。以伊朗為例,受到美國的制裁,現在每天的生產量僅有一百多萬桶,但伊朗的產量最高可達單日近四百萬桶。拜登上台後,美國若與伊朗恢復談判,且談判成功,伊朗勢必增產,恐怕也會影響油價。

世衛專家已在中國開始調查疫情。(美聯社)
中國經濟在疫情下雖仍保持正成長,但數字遠不如過去。(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