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正在世界各地鋪開。不少國家和地區按年齡確定先後順序,有些還設定了接種目標。不過,其它國家和地區情況並不是那麼清晰。
群體接種新冠疫苗事關生與死。這個過程涉及到複雜的科學研發、跨國公司的參與、各國、各級政府的承諾和食言、大量監管機制和政策,以及官僚體系的繁文縟節。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新冠疫苗接種的全球普及不可能一帆風順。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預測部負責人德馬雷斯(Agathe Demarais)的團隊對新冠疫苗全球接種這個課題做了全面研究。
他們分析了全世界疫苗產能,以及醫療服務基礎設施,評估在現有條件下是否能滿足群體接種疫苗的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和財力因素。
這項研究的發現中有不少似乎印證了可以預見的貧富分隔線。英國和美國目前疫苗供應充足,因為它們有足夠的財力投入疫苗研發,從而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

諸如加拿大和歐盟等發達世界成員則落後於英美。
絶大多數低收入國家還沒有開始普及疫苗接種,但在介乎貧富2端之間的中間地帶,也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情況。
下面是全球疫苗接種進展實時動態圖。

加拿大決定從歐洲藥廠採購疫苗,以防美國川普政府發佈疫苗出口禁令導致意外,但看來這一步棋下錯了。
歐洲的藥廠也在為供應鏈問題糾結。近期出口禁令的威脅來自歐盟,而不是美國。
德馬雷斯說:「只要歐洲市場疫苗供應短缺,我認為加拿大大量進口疫苗幾乎沒有可能。」
也有些國家的情況比預期的要好。比如塞爾維亞的疫苗接種比例在歐盟名列前茅,原因除了群體接種計畫效率高,還得益於「疫苗外交」——中國和俄國為了在東歐擴大各自的影響展開的角力。

塞爾維亞已經獲得中俄2國的疫苗。在實際接種過程中,大部分人注射的是中國國藥疫苗。這也意味著將來如果需要後續追加注射,通常還會用中國疫苗。
阿聯酋也相當依賴中國,接種大部分用國藥疫苗,而且正在建國藥疫苗生產基地。
德馬雷斯說:「中國帶來生產設施和技術工人,所以中國在阿聯酋的影響將會長期持續。另外,接受方政府將來如果想對中國說『不』的時候,會發現處境非常微妙、複雜。」
但是,在疫苗研發和生產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的國家,本國民眾未必優先得到接種。
EIU的研究預計,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新冠疫苗生產大國,自己國內的接種普及率可能在2022年底達到充分的標凖。主要原因是2國人口巨大,而醫療從業人員短缺。

印度的疫苗生產成功故事的主角當屬一個名叫普納瓦拉(Adar Poonawalla)的人。他的公司,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疫苗廠商,也是印度2大疫苗供應商之一,同時還向巴西、摩洛哥、孟加拉和南非出口。
普納瓦拉現在擔心的是全球疫苗產能不足以滿足需求。他認為至少在2021年第二季度前,疫苗供應不會顯著增加。

疫苗產能擴大、產量提高需要時間,他說,即便SII也沒有可以點石成金的魔術棒。 (相關報導: 解析》中國「疫苗外交」風起雲湧 Made in China新冠疫苗到底有沒有效? | 更多文章 )
普納瓦拉之所以領先同儕,是因為他2020年3月就開始興建生產車間,儲存化學材料和玻璃瓶等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