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刷、漱口水、牙線尚未發明前的時代,老祖先們如果疏於清潔牙齒,蛀牙會很多嗎?他們又是怎麼處理?
TY4RT @AnthroCentrist ! On neolithic #dentistry https://t.co/QeUJctwL0F #anthropology #teeth
— Meeu Rotaru (@MeeuRotaru) 2016年3月28日
頭骨透露玄機
1921年,礦工在今日尚比亞(Zambia)的卡布韋(Kabwe,舊稱布羅肯山(Broken Hill)),發現了原始人的頭骨,是在非洲發現最早的史前猿人。他有著傾斜的額頭、巨大的眉骨和10顆蛀牙。他是我們的祖先海德堡人,經過研究後發現,他可能死於口腔疾病。
但特別的是,其他史前時代猿人的化石很少有蛀牙,雖然唯一的清潔工具只有類似牙籤的器具,我們的祖先很幸運擁有健康的口腔,為什麼他們卻很少蛀牙呢?

事實上,大約在1萬年前,口腔健康問題才變得較為普遍。當時是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我們的祖先開始耕作,相對複雜的牙科之後很快出現。過去10幾年考古學家發現了證據,為了移除口腔腐敗的組織,壞牙齒被刮削、沖洗、甚至是鑽洞。
農業社會的人們蛀牙頻率增加
蛀牙在農業社會出現前便存在,但十分罕見,「在狩獵社會有蛀牙的頻率只有1%到5%,狩獵與農業混和的社會蛀牙頻率為6%到8%,而單純的農業社會蛀牙頻率為10%。」紐約大學的歐第斯(Alejandra Ortiz)說。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奧斯南(Marc Oxenham)博士表示,蛀牙首次受到討論是在70年代,考古學家很快的認定,是因為人類社會在轉型為農業社會後,食物中含有過於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才會導致蛀牙頻率大為增加。
New paper co-authored by Marc Oxenham on #bioarchaeology of oral and physiological health in south of New Guinea https://t.co/TXiJHsZvEf
— ANU BioAnthropology (@ANU_BioAnth) 2016年3月22日
「我猜這會引起臨床實驗的注意,或至少一些行銷的點子,像是吃糖對牙齒不好,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概念。」
這個概念確實合理,有些口腔細菌,像是變形鏈球菌,會將碳水化合物轉變為破壞琺瑯質的酸性物質,而這些細菌在農業社會普遍出現,但奧斯南和其他學者認為只考慮飲食因素無法解釋為什麼蛀牙在全世界如此普遍。
「像是在亞洲地區,主要作物是稻米,農業的興起與口腔健康的證據關聯很混亂,在亞洲並無法用飲食模型來解釋口腔問題。」奧斯南說。
Meat eating accelerated face and teeth evolution #anthropology #food #agriculture https://t.co/H0MLVmTXde
— Michael Lairmore (@LairmoreDVMDean) 2016年3月10日
女人的口腔健康普遍比男人差
牙齒問題也可能因為農業社會的其他因素而改變,像是人口的大量增加,農人大多定居而不像祖先須四處移動,他們也較可以預估食物的產出量。
這2個因素均導致生育率上升,這對女人的口腔健康來說卻是個壞消息,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導致牙齦發炎的機率上升,這也導致唾液酸鹼值的變化,使得它不能抵消與蛀牙有關的氨基酸。
有許多證據顯示在早期農業社會,女人的口腔健康普遍比男人差,奧斯南說,「我們研究古代亞洲社會,發現生育率上升與女人較差的口腔健康有直接關係。」 (相關報導: 日本小學生乖乖刷牙 學童蛀牙情況大幅改善 牙醫系考慮減招 | 更多文章 )
吾人不知道這些因素要怎麼解釋,為什麼耕作會造成蛀牙數量的劇烈上升,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史前時代的人們並不只是忍受牙痛,他們已開始探討如何舒緩牙痛,牙科也在此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