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來連失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2個邦交國,外交部大廳僅剩下15面國旗,代表著那些尚未屈服於北京銀彈攻勢的國家,《華盛頓郵報》26日評論指出,北京當局能在短期內搶奪台灣友邦,也是美國的一場「挫敗」,因為這顯示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減弱,反使中國在該地區的主宰地位日益增強。面對中國用金錢購買影響力,《華郵》認為美國須繼續挺「民主強國」台灣,加強台美交流。
美國在印太地區挫敗的原因:中國砸大錢,川普只談錢
台灣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指出,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任何國家對台灣的外交態度改變,都等於是在中美博弈之間選邊站。曾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的《華郵》專欄作家威爾(George F. Will)也以「只要美國支持,時間站在台灣這邊」為題,論述美國扮演的關鍵角色。

威爾引述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政治學家范亞倫(Aaron Friedberg)指出,目前印太地區面臨威脅的「不僅是航行自由和開放市場,還有中國領海外圍地區自由開放社會(即自由民主政體)的持續安全與繁榮」,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願使用原則性的說法去描述美國對同盟的承諾(或闡明其專制對手的失敗),堅持以交易與金錢的角度來套論同盟關係,」造成了美國在印太地區擴張勢力的阻礙。
范亞倫也認為,中國外交官持續對外宣揚這種不利於美國的理論:「美國的承諾不可靠,因為美國的實力逐漸衰弱,對於何謂美國利益的看法也越來越狹隘。」

此時這些國家可能受到中國的大撒幣誘惑,外傳北京與索羅門群島談妥5億美元金援,一名索羅門國會議員指出,北京還對不少議員提供「農村選區開發基金」,儘管這種行為長期被指控是貪污腐敗。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比較政治專家傅萊克爾(Jon Fraenkel)告訴《財星》:「中國過去不會發放這類農村選區資金,如今暫時同意撒錢,代表他們真的很渴望讓這些國家轉向。」
《華郵》表示,如今台灣連失兩個邦交國,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場挫敗。中國現在有可能長驅直入索羅門群島的深水港,該國2003年前在吉里巴斯建設的衛星監測站也可能重新啟用,這座監測站不僅可追蹤中國發射的太空船,同時也肩負監視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重責大任。
華郵專欄作家:美國應繼續挺「民主強國」台灣
不過美國主張報復那些轉向中國的國家。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5日通過《台北法案》,主要提案人、共和黨籍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表示,中國的霸凌已經威脅台灣民主,美國應繼續跟台灣站在一起,並協助台灣鞏固邦交。身為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的賈德納強調,這個法案向各國發出一個有力的訊息:支持中國破壞台灣的行為,將有其代價。 (相關報導: 女力連莊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總裁出爐 保加利亞經濟學家格奧爾基耶娃擔重任 | 更多文章 )
威爾指出,美國的對台政策實際上是:「只要台灣願意,就能有效維持主權國家地位。」美國作為大國,理應給予沒有什麼朋友的小國該有的友善,當北京向台灣施壓,美國就應該要回應對等的反抗,所以現在美國首先要做的是「鼓勵台灣高層官員訪問美國,美國高階官員也應該前往台灣,與台灣官員建立個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