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公司華為周一(18日)發表聲明,表示強烈反對美國商務部僅針對華為的「直接產品規則」修改,並承認其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有分析指,新冠疫情以來,美中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涉及戰略安全的多方面利害衝突日趨激烈,或導致西方加速去中國化,也導致美國對疑有軍方背景的華為採取卡死的政策。也有評論認為,美中如果在華為問題上再次對打,結果將是兩敗俱傷。
華為在聲明中指出, 美國此次「無底線地擴大並修改直接產品規則」,「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衝擊。長期來看,晶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內的衝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他們目前正進行全面評估、尋求解決方案。」
上週五(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修改出口管制法規中的「直接產品規則」,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海外晶圓廠,若沒有拿到美國的特許,就不得用美國的軟體或技術製造華為和其旗下晶片公司海思所設計的晶片。這也是繼2019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恰滿一年後,再次對華為加大制裁。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星期一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示,華為過去一年來的主旋律就是「補洞」。「為了應對實體清單的影響,我們的研發投入有了巨幅的增加,同時我們的存貨也大規模的增加,給我們的經營和風險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說,「當然好消息是,我們現在還活著。」
電信巨頭快速崛起,引西方警惕
近年來,華為在中國和國際市場的業務迅猛發展,並大力開發先進的人工智能和5G技術,有望佔據引領全球電信網路技術的地位,引起一些西方國家警惕和疑慮。美國將華為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力圖說服其盟國和其他國家抵制華為產品。不過,英國首相強森和另一位英國官員不久前表示,英國仍準備允許華為提供的技術有限地參與英國的5G網路建設。
華為公司全球發言人喬・凱利週一(18日)對美國之音表示,華為對英國仍然維持原計劃的表態感到欣慰。他說,今年第一季度華為的業績增長為1・4%,公司的生產和運營沒有因新冠疫情而停頓,儘管其在世界各地的部分僱員採取了遠程工作等防疫措施,現在華為員工都已返回工作崗位,生產和服務已經恢復到農曆新年前的水平。
近兩年來,美中雙邊關係日趨緊張,兩國在經貿合作、軍事交流、人權和意識形態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分歧明顯,關於兩國脫鉤的預測越來越多,尤其在武漢爆發疫情擴散世界各地之後。在此背景下,華盛頓公佈的關於華為的最新舉措及其意義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和評議。
實體清單重創華為,晶片業風暴再襲
華為在一年前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就積極擴大研發投入、尋求解方。比如,當Google無法供應華為Google行動服務(GMS)時,華為加大對自家的華為行動服務(HMS)的生態系投入。截至上一季,華為該生態系的開發者已經超過140萬。
不過,這仍無法減輕對華為造成的衝擊,華為沒能完成去年的業務計劃,全年營收較預期仍有120億美元的差距。 (相關報導: 回應美國商務部「打壓」 華為:美方作法蠻橫,罔顧華為全球客戶和消費者權益 | 更多文章 )
「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正遭受嚴重的破壞。」華為高管郭平在大會中強調,「美國連續地打擊其他國家科技領先的公司,長期地看,也必將削弱他國使用美國科技的信心,加劇全球產業的衝突,到頭來,我相信也會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