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隻不僅嗅覺敏銳,親人的個性與相當智商,有利其接收指令遂行特定任務,廣受世界各國軍事、警察、海關、檢疫單位使用,台灣也不例外。憲兵指揮部作為國軍唯一使用軍犬的單位,在國家反毒政策指導下,近年在原有的偵爆領域外,也組建專門緝毒的工作犬隊,且已在北、中、南、東部上線執勤。
只是,相較偵爆犬運作多年,與維安工作關係緊密,緝毒犬成軍資歷尚淺,勤務場域又高度集中在營區裡,實戰績效外界難窺全貌,相較同性質友軍顯得吃虧。這樣的處境,直至近日國防部一場國軍毒品防制成效的記者會才有所改善。

偵爆犬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緝毒犬保健、訓練有脈絡可循
憲兵軍犬可分為2大類,其一是針對層峰蒞臨場所爆裂物偵測,隸屬警衛大隊軍犬分隊的偵爆犬,其二是在2020年整年度,分於士林、台中、高雄、花蓮憲兵隊成立的緝毒犬分組,針對轄內營區實施毒品查察,兩者均有其專業。
偵爆犬一支行之有年,無論犬隻訓練、日常保健,還是新進領犬員教育都有基礎可循;幼犬來源則有財政部關務署緝毒犬培訓中心支持,代表在親代基因加持下,小狗成為優秀緝毒犬的機會大增。實務上,各犬隊也持續就訓育、照護等面向交流互訪,甚或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警方大規模反恐演習,觀摩、評估犬隻投入狀況的時機,全面提升團隊戰力。

偵爆犬除憲兵本身,背後尚有特勤中心或國安局指揮督導,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絕對萬全」;而緝毒犬對內因涉及查察單位和作戰區,可能受外力干擾,一旦出現「家醜不可外揚」的想法,緝毒效力勢必打折,這也讓軍方口中的「無預警」受到輿論質疑。
就軍方發布的資訊可知,緝毒犬主要出勤狀況有二,一是針對各轄營區實施毒品查察,二是在後備軍人教召報到時,就人員隨身行李進行嗅聞,杜絕可能將毒品夾帶進入的機會;再來則是配合協警勤務等工作,只是此節暫無形成明顯常態。
嗅聞場次破486場 召員疑攜大麻、尿篩陽法辦
提到憲兵緝毒犬戰績,近期國防部一場有關國軍反毒的記者會罕見揭露「績效」,如去年整年嗅聞場次達330場,項目包括作戰區指定177場、營區查察137場、教召8場、司法案件8場,其中在司法案件部分查獲7件;今年1到4月嗅聞場次達156場,項目相同下,作戰區指定97場、營區查察31場、教召26場、司法案件2場,除司法案件查獲1件外,連教召都查獲2件。
而在今年3、5月間,高雄憲兵隊緝毒犬分組配合第四作戰區,針對步兵203旅及澎湖後指部教召進行查察,當場逮到召員疑似帶有大麻氣味,經尿篩確認陽性後法辦。一再證明緝毒犬與領犬員絕非「作秀」,只要有夾藏毒品跡象,甚至留有毒品氣味,狗狗都有能力找出來。

「無預警」的真正意義:產生嚇阻維持部隊純淨
惟在扎實表現和輿論關於「無預警」的質疑下,還很「年輕」的憲兵緝毒犬已處在風口浪尖,下一步攸關犬隊甚或憲兵核心任務走向甚鉅。據了解,行政聯繫確實讓消息存在走漏風險,然而一旦進入營區,查緝細節掌握在領犬員和緝毒犬身上,至少能發揮一定程度嚇阻力;考量營區內毒品數量是未知數的情況下,嚇阻儼然成為緝毒犬營內查察的最主要任務,畢竟確維部隊純淨,本是憲兵職責,無迴避空間。
緝毒犬下一步:多元查緝、美軍交流、發揮司法警察權價值
有識者認為,在緝毒犬營區安檢作為部分,憲指部應建立多元查緝手段及訓練,以利緝毒犬嚇阻力充分發揮,進而擴大查緝成效。考量任務型態與海關等友軍單位不同,目前又是台美軍事交流密切熱絡之際,軍方應爭取美軍軍犬人員來台教授緝毒課程。此外,憲兵隊調查官或相關人員,均應接受犬隻教育課程訓練,了解緝毒犬隊如何運作,畢竟狗狗非萬能,終究得靠其他單位協助與配合。

再來則是司法警察權的發揮,緝毒犬除協同憲兵隊行動,應評估有無配合警政署、調查局等執法機關,執行毒品查緝工作可能。對照連續2年憲兵緝毒犬的表現,也突顯維持對內查緝強度的同時,「被看見」也相當關鍵,甚或如國內現處於新、舊制教召並存階段,隨著教召梯次持續上升,緝毒犬毒品查察的勤務量增加,只要能落實,維持部隊純淨、後備軍人戰力,這種既對內也對外的勤務情狀,都要好好把握。 (相關報導: 精準狙殺新寵T108服役!盤點國軍輕兵器進化史 重型狙擊槍能「爆頭」? | 更多文章 )
根據國防部資訊,全國憲兵緝毒犬目前計有14隻,年底前還會陸續補實至18隻(6月2隻、12月2隻)。因此可預見的未來,軍犬數量仍會成長,軟、硬體是否建置完畢,官員必須抓緊時間,好好盤點、檢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