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請問教授,你知道審查教授是如何評量我們的「課程學習成果報告」嗎?
Ans:選擇題的電腦閱卷有標準答案,但學習成果報告的評分沒有制式的標準,不過教授們會召開多次會議,討論出一套合宜的評量方式。
大學教授對學習成果報告的期待
教育部委託台大社會系林國明教授組成「作伙學團隊」,前後共舉辦了數十場審議會議,並邀請多位高中教師、大學教授、高中同學、高中學生家長參與,經過長期討論及意見彙整後,完成一份「作伙做學檔——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手冊。在高中各校網頁都可以找到,也提供自由下載。
建議你在撰寫課程學習成果報告之前,最好能先行參閱這份手冊,以繳出最符合教授們期待的報告。
林國明教授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教授們對高中生的學習成果有六大主要期待:
1. 展現學習到的核1. 心素養能力 73.1%
2. 要有脈絡性,說明作品的內容及製作動機 70.2%
3. 要先有摘要,說明作品所要呈現的重點 67.3%
4. 要具體舉例說明學習心得和收穫 57%
5. 要能顯現出學生與眾不同的獨特性 44.2%
6. 要能顯現出作品是學生自主完成的 37.1%
呂老師認為這份調查報告相當具有代表性,大部份教授應該都會同意以上所述的評量準則,也會依其期待值給予學生不同的評價。
學習成果報告的獨特性與創意程度
在「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手冊中,將同學需上傳的報告分為六大類:
1. 學習單
2. 課堂活動成果
3. 實作作品
4. 實驗紀錄
5. 專題報告(含小論文)
6. 綜整式學習紀錄
將這六大類報告搭配教授們的六大期待,你會發現在第五項「要能顯現學生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方面,依報告性質之不同會產生極大的差異。在此簡單列表分析如下:

依上表分析,若希望自己的報告具有較高的個人獨特性與創造力,應優先選擇繳交實作作品及專題報告。
在實驗紀錄方面,若是完全依照課本執行,其產出的實驗報告容易淪於一成不變;若是「探究與實作」課程,靠自己發想、設計、實驗、整理的實驗報告則容易獲得高分。由此可知,一樣都是實驗報告,但因實驗性質及實驗內容的差異,將會得到完全不同的評價。
學習成果報告的六大指引
在「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手冊中也列出六大指引:
1. 作者要能展現能力
——意指報告中要show出你的才華與能力
2. 作品要有摘要
——要提綱挈領說明作品重點
3. 交代作品脈絡
——要說明製作此作品的動機及源由
4. 凸顯個人的獨特性
——如上所述要選對報告的種類,才能展現獨特性
5. 需注意作品真實性
——教授們會注意該作品是否真的由你自己完成
6. 作品要有重點,整理好再上傳
——避免雜亂無章地上傳,不要冀望教授們會幫你篩選「淘金」
以上都是教授們對於申請者所繳交報告的共通審查準則。請先瞭解教授們的想法,並慎選要繳交哪類報告,然後再努力好好準備、認真撰寫,將精彩的作品上傳!
貼心小提醒
1. 你在高中三年共可上傳18份書面報告。請慎選要繳交的報告類型。如果只想敷衍了事,交出一份沒有用心撰寫的報告,充其量僅是滿足了申請入學的件數要求,卻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加分的助益。
2. 請先瞭解高中校內有哪些課程可供選擇,並與相關課程的老師討論一番,接著再決定應針對什麼課程繳交什麼樣的報告,才能充分展現個人的獨特性及創造力。事先收集資料,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你就能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介紹|呂宗昕
呂宗昕教授為台灣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終身講座教授,及108課綱第一屆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書審教授。曾獲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國科會特約研究員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台大研發創新傑出獎、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著有《K書高手》、《考試高手》、《時間管理黃金法則》、《效率決定競爭力》、《拜託!五十音根本不用背》、《高效率省力讀書術》、《超智慧高分考試術》等暢銷書。研究領域為LED螢光材料、量子點材料、鋰離子電池、半導體化學機械研磨奈米材料等。熱中科技創新研究,樂於分享年輕學子高效率學習方法與甄試技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及四技二專甄選金榜必勝手冊》(原標題:大學教授如何審查「課程學習成果報告」呢? ——要如何選擇繳交報告的類型?) (相關報導: 投影片放一堆圖表根本沒人想看!外商公司做簡報的2大「基本常識」,大學生上班族必學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