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府籲河段施工設臨時導水路 避免斷流導致河川魚群死亡

大里太平交界的頭汴坑溪新仁橋發現大量死魚分布於乾涸區域,中市環保局追查發現上游水利單位正進行河道疏濬工程而阻斷水流,造成下游水位降底及溶氧不足致魚群大量死亡。(圖/台中市政府)

大里新仁橋附近發現大量死魚屍體分布在鄰近河岸附近的河床上,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昨(7)日早上派員勘查大里、太平區交界的頭汴坑溪,於新仁橋下往大里方向有大量死魚,死魚分布於乾涸區域或滯留死水處,初測水質無異樣,然溶氧僅0.02 mg/L,另水樣依規保存送驗,釐清現場水質狀況。此外,追查上游發現,水利單位正進行河道疏濬工程而阻斷水流,造成下游水位降底及溶氧不足致魚群大量死亡;呼籲工程單位,枯水期間必要時應設置臨時導水路。

環保局長陳宏益指出,死魚問題十分複雜,不同月份、季節、水泥河道悶熱、水溫過高、河道水位及水量偏低、底泥分解釋出污染物、河道施工影響水質、灌溉水路輪灌作業造成斷水或基流量不足等,皆會發生死魚事件,不僅消耗人力、物力,也衍生環境衛生問題,影響生活品質。這次事件為避免魚屍腐臭影響環境衛生,環保局已立即通報權管單位儘速清除魚屍,並請其要求承包廠商規劃合理施工,切勿逕自阻斷水流造成魚群死亡。

環保局表示,台中市死魚好發區域,屬基流量不足河段為大里溪(如新仁橋、立仁橋)、柳川、公廳溪、旱溪、東大溪、乾溪等,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雨量資料顯示,枯水期為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集中在5月至9月(5個月),枯水期長達7個月,台中市今年10月至11月6日累計降雨量僅為12.0 mm,河道水位恐不足30公分以上,水中魚隻背鰭甚露出水面,面對如此低水位,易讓魚隻發生窘迫與缺氧致死亡。 (相關報導: 張倩燁專欄:福島核汙水恐淹沒菅內閣,本國鄰國都不滿排汙入海 更多文章

環保局呼籲,枯水期間降雨量偏低、河川水位也低,進行河道工程施作時恐造成斷流,建議必要時應設置臨時導水路、灌溉水路輪灌作業時應調控水位,避免生態基流量不足致魚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