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臺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厚實發展高階循環材料及技術,在經濟部的支持下,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及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25日共同啟動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翻轉南臺灣從高雄開始,打造新臺灣從創新材料著手,以原臺灣中油高雄煉油廠為核心,以高雄市為示範場域,鍵結臺灣中油、中鋼、台糖等國營企業及重要廠商,建構國家級創新材料產學研合作平台。
行政院107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 開啟臺灣邁向循環經濟新時代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循環經濟是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一,行政院於107年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開啟臺灣邁向循環經濟新時代。經濟部在循環經濟的策略推動,以原臺灣中油高雄煉油廠轉型為「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作為循環經濟示範場域與推動中心。高煉廠前身是日據時代海軍第六燃料廠高雄廠區,廠區內有40處被劃定歷史文資建築,為高雄煉油總廠的所在地,是中油的起家厝,在循環經濟的趨勢下轉型蛻變,舊有的一號倉庫轉型為「粉體材料先進製程研發中心」,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建構一國際級材料認證分析及檢測驗證平台,引進工研院、中科院等研究單位進駐,提供未來再生料源的技術開發及認證,高值應用於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產業,在新舊的交替下,更呈現南臺灣產業轉型的契機。
推動循環經濟為全球政府與產業的趨勢,為提升研發實力與資源整合,促進產業轉型,110年1月「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推動辦公室」進駐中油原廠長室,以高雄市為核心示範場域,串連周圍關聯產業基地,打造成為新材料循環重鎮,推動我國成為全球循環經濟之典範中心,以串起產業鏈TRL各階段為理念;設立材料國際學院,集結國內頂尖師資與海外專家,組成培育材料科學與循環技術高階人才之長期聯盟平台,促成人才培育與研發整合。預計於114年起陸續完成中油綠能所、材料國際學院及材料創新研發中心等投資項目,強化關鍵材料自主研發,培育產業所需高階研發人才,轉型為產官學創新合作、實驗及試量產研發專區,成為臺灣循環經濟的新能量。
總統府何國策顧問美玥表示,76年臺灣中油高雄煉油廠正式啟動,於104年12月除役,伴隨南臺灣石化產業成長茁壯。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肩負著跨領域、跨產業、跨單位的合作模式,透過產業命題、國家選題、平台解題、新創接題,一棒接一棒地加速落實新循環材料開發,提升產業高階材料自主化,實現大南方大發展計畫,為我國循環經濟產業加值。 (相關報導: 台灣大哥大循環經濟論壇4大重點回顧,為ICT產業資源、智慧裝置價值再生找解方 | 更多文章 )
60億建構「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 帶動1.6萬就業人數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表示,高煉廠是行政院打造南部半導體S廊帶的核心,除選定原本行政區內17公頃面積做為經濟部「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屬國家5+2產業創新計畫中的「循環經濟」主要策略之一,已由中油公司透過都市計畫完成變更,預計投入近60億建構研發專區,帶動1.6萬就業人數。專區整體配置融合半屏山水池、老樹文資保存及廠區場所記憶,加上捷運TOD發展、交通運輸聯通及材料創新研發等,是臺灣工業褐地重生轉型新型態,為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奠定基礎。當前全球科技產業分工及供應鏈重組,行政院預先制定半導體先進製程及次世代材料研發的國家戰略,市府根據中央產業發展佈局,積極協助高煉廠轉型材料創新研發核心,許多供應鏈廠商陸續宣布進駐北高雄科技走廊,往北串接橋頭、路竹至南科新興半導體製造聚落,可望為高雄產業帶來無可限量的發展,進一步穩固臺灣半導體產業領先的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