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爆料讓衛星股暴漲暴跌:iPhone13支援衛星通訊為什麼這麼難?

傳iPhone 13支援衛星通訊,然而發表會上蘋果卻對此資訊隻字未提。(蘋果官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科技創新是必然的趨勢,但是媒體過度的吹捧炒作,穿鑿附會容易造成大家對太空科技的過度期待,也容易淪為少數人炒股圈錢的工具,對我們的科技發展有害無益。

媒體先前爆料,iPhone 13系列有望支援衛星通訊,透過連接低軌道衛星提供電話和訊息功能,同時提到衛星通訊服務公司GlobalStar很大機會獲Apple選中成為服務供應商,消息傳出後GlobalStar股價立刻大漲。可惜好景不常,上週舉行的iPhone13發表會上,蘋果隻字不提衛星通訊功能,造成GlobalStar股價下跌,到底分析師的爆料是真是假?蘋果真的有在研究低軌道衛星通訊嗎?低軌道衛星真的會在iPhone上出現嗎?

首先我相信,分析師的爆料是真的,蘋果真的有在研究低軌道衛星通訊,但是那天我看到這個爆料之後,立刻和身邊的朋友說:我賭蘋果會發現,iPhone加上了衛星通訊以後優點有限、缺點無窮,最後會暫時放棄這個想法。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先談談15年前蘋果被爆料的另外一個點子吧!

我們的手機在使用時,最大的缺點就是螢幕太小,6吋左右的螢幕常常讓我們覺得太小用不順手,但是把螢幕加大又不方便,15年前德州儀器發明了微型「數位光源處理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它是使用1個單晶片的「數位微鏡(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把影像投射到手機外的螢幕上,有點類似我們看電影那樣,而且光學機構可以做到只有尾指的大小,卻可以投射出20吋以上的影像,當時也有許多媒體爆料下一代iPhone將會內建這個功能,我當時就和朋友說10年之內絕不可能,因為蘋果會發現iPhone加上了投影顯示器以後優點有限、缺點無窮,為什麼呢?

智慧型手機的重點是輕薄短小,電池續航力要長,手持式的投影顯示器是使用發光二極體(LED)提供光源,在投射的時候很耗電,而且要投射的螢幕尺寸愈大、亮度愈高,耗電量便愈大,這意味使用者可能投影10分鐘就沒電了!這樣的使用情境能被市場接受嗎?如果要延長使用時間,就必須增加電池體積,因此光學機構件加上電池大小,至少會讓iPhone的尺寸、重量、價格增加20%。我相信,蘋果研究之後會暫時放棄這個想法,結果就被我猜中了!而且一放棄就是15年。

為什麼iPhone 13支援衛星通訊這麼難?

要了解這個原因,就必須先了解低軌道衛星到底是什麼?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衛星和你想的不一樣:別再說星鏈計畫是6G了!

基本上,馬斯克的星鏈計畫(Starlink)使用可回收火箭,一次發射60顆小型低軌道衛星,再加上近年來微型衛星的資料傳輸率提升,因此不論在成本、特性、費用等各方面都有優勢,長遠一定能取代現有的中、高軌道衛星,應用在現有的衛星通訊市場,包括:飛機、船艇、深山或鄉村人煙稀少的地方。以上,都是正確的說法。 (相關報導: iPhone 13來了,概念股有表現機會嗎?一張表看最熱供應鏈,這2族群是贏家 更多文章

但是衛星通訊也有它的限制,首先,地面基地台距離手機大約5公里,而低軌道衛星距離手機5百公里,這意味著手機裡負責處理電磁波的「射頻元件(RF:Radio Frequency)」與「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能量必須放大到現有的1百倍;如圖一所示,不但尺寸很難縮小,耗電量也很大,如果要延長使用時間,就必須增加電池體積,因此射頻元件加上電池大小,至少會讓iPhone的尺寸、重量、價格增加10%以上。更重要的是,加了這個,到底對iPhone有什麼用處?大概就是讓使用者在郊遊或爬山、沒有基地台時,可以求救使用,彭博的記者證實了這個想法:iPhone低軌道衛星通訊功能遭彭博社揭秘,主要用在緊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