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選文》對話揚•蓋爾:只要願意改變,哥本哈根並不遙遠

世界資源研究所與澎湃新聞聯手分享此次哥本哈根之行的收獲,從不同視角介紹哥本哈根的自行車、公共空間以及對揚•蓋爾專訪。(圖∕ruru@Flickr)

2016年,哥本哈根被美國《Metropolis》雜誌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2016年8月24-26日,世界資源研究所與澎湃新聞攜手赴哥本哈根參加了由蓋爾擔當主講的大師班。為此,世界資源研究所與澎湃新聞聯手分享此次哥本哈根之行的收獲,從不同視角介紹哥本哈根的自行車、公共空間以及對揚•蓋爾專訪。

以下為世界資源研究所和澎湃新聞在哥本哈根的蓋爾事務所對揚•蓋爾的專訪。

在採訪過程中,揚•蓋爾掏出每天裝在口袋裡的計步器說,醫生建議每天至少走一萬步,這樣才能保持健康。80歲的揚•蓋爾仍然在工作,他說現代人開車太多,坐的時間太多,都會造成健康問題。但是,如果城市能鼓勵人們使用公交或者騎車步行,並給人們提供能散步和活動的公共空間,這些健康問題都會因城市公共空間品質的提升而得到改善。尤其是對他這樣的老人來說,人性化的城市尤為重要。

揚•蓋爾。(圖片來自GEHL)
揚•蓋爾。(圖片來自GEHL)

介於交通出行和公共生活之間的自行車

澎湃新聞:哥本哈根因自行車而聞名於世,您如何定義城市、交通、自行車和人之間的關係?自行車如何為人類和城市帶來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揚•蓋爾:多年以來,人們將自行車視作交通的一部分。但我們對自行車重新定義。因為,自行車出行實際介於交通方式和公共生活之間。在滿是自行車的城市或街道上,人也不會少。這些人在騎車時,可以看見彼此,可以看見人行道上的情況。所以,騎車會讓你身處城市環境中,而汽車則帶你穿過城市環境─成為街景的一部分和穿越街景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也發現,騎車有許多好處,比如可以隨意變換速度,可以隨時下車做其他事情,再騎車前進。而且,騎車和步行之間非常容易切換。

因此,自行車會帶來一些很好的社會效益。很重要的一點是,騎車也可以作為一項健康政策。現在我們鼓勵全球所有城市的居民,盡可能采取步行和騎車出行,以促進健康。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種社會效益。

還有一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只要很小的地方就能容納騎行需求,自行車停放不占用太多空間。騎車造成的噪音低,沒什麽汙染。騎車可以使人們非常迅速和舒適地從城市一端到達另一端,卻只需要非常低的社會支出。哥本哈根修建了許多橋梁,方便人們穿越港灣時可以抄近路。哥本哈根的城市政策,就是要確保騎車永遠比開車更加快速、更加舒適。

還有一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只要很小的地方就能容納騎行需求,自行車停放不占用太多空間。騎車造成的噪音低,沒什麽汙染。騎車可以使人們非常迅速和舒適地從城市一端到達另一端,卻只需要非常低的社會支出。哥本哈根修建了許多橋梁,方便人們穿越港灣時可以抄近路。哥本哈根的城市政策,就是要確保騎車永遠比開車更加快速、更加舒適。

哥本哈根superkilen的自行車道,由丹麥著名建築事務所BIG進行公共空間規劃。(圖片來自馮婧)
哥本哈根superkilen的自行車道,由丹麥著名建築事務所BIG進行公共空間規劃。(圖片來自馮婧)

騎車人就是快速移動的行人,不是極限運動者

澎湃新聞:聽說哥本哈根也在建設自行車高速路? (相關報導: 澎湃選文》跟隨揚•蓋爾體驗哥本哈根:公共空間是健康的良藥 更多文章

揚•蓋爾:是的,但我不讚成用「自行車高速路」這個詞。對我而言,騎車既是一種現代的交通方式,更是體驗城市、觀察別人的一種方式。如果僅僅將自行車視為一種交通工程,從一個點到達另一個點,對應地,交通工程師就會使用「高速路」和「超級自行車道」這些詞。但對我而言,在街道上騎車,比穿越公園的專用自行車道要有意思得多。因為在專用自行車道上,只能看見其他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