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台海局勢恐如天氣般飆高溫,從十八日世界衛生大會(WHA)、五二○總統蔡英文就職,再到中國二十一日起連兩天召開全國政協會議與全國人大會議,重大政治節點接踵而至,讓國安局長邱國正證實,中國會持續強化對台施壓。國防部長嚴德發亦以「非常嚴峻」形容台海軍事威脅。
不仰人鼻息,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
「依公開情資,老共的確有可能在五二○前後會有軍事動作。」軍方高層描述兩岸外弛內張現況。惟據掌握情報與徵候顯示,解放軍尚無集結對台兵力的大動作,「目前仍很平靜」。
但美中在台海與南海「秀肌肉」頻率比去年同期更加密集,無法排除局部衝突可能性。
今年至五月十二日止,解放軍機艦已有九次擾台;其中,運-8型軍機曾於八日短暫入侵我西南方防空識別區(ADIZ)後遭驅離。三月底到五月初,趁美軍航母官兵染疫的戰力「空窗期」,四月十二日解放軍派出遼寧號航母由宮古海峽、台灣東部外海,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演訓,二十二日再循原航線返回。
日本《共同社》十二日更報導,解放軍擬於八月在南海模擬奪取東沙群島的大規模登陸演習。
而美軍在此期間,也運用EP-3E、RC-135U等電偵機,十四度自我西南空域前往南海;B-1B轟炸機更分別於五月一、四、六、八日四次密集「路過」東北海域,維持對中國戰略威攝態勢。
美中從貿易戰、疫情戰一路到南海對峙,雙方敵意螺旋上升。國防安全研究院副執行長歐錫富分析說,中國在南海威脅菲律賓軍艦、撞沉越南漁船、在三沙市設立西沙和南沙行政區,擴張動作頻頻;而航母遼寧號四月的不尋常繞行,更是對美、日、台三方極大挑釁。
國軍落實戰訓,去年已重啟戰備月
「隨著美軍航母於五月逐步回歸亞太地區,應能暫維台海安全。」歐錫富說。不過他也提醒,一旦台海有事,美方基於自身利益不一定能夠相助,台灣在後疫情時期須快速提升經濟與國防實力,才能確保國家安全。
解放軍遠海長航繞台,或在美方自由航行時,國軍都須派出機艦,成為美中較勁下,最忙碌的另類「受災戶」。
嚴德發近期不論是在視導防疫、巡視三軍部隊以及主持內部會議時都多次指示,來自對岸的軍事威脅提升,各級部隊要強化應變作為,「不升高衝突,不引發事端」,「不挑釁,也不怯戰」。
軍方進一步解釋,解放軍多次進行機艦遠海長航,加上美中南海角力,台灣身處美國印太戰略前緣,戰略地位重要,沒有樂觀或鬆懈的本錢,面臨敵情與疫情雙重挑戰下,國軍依然戮力落實戰訓本務。
在提高敵情警戒部分,有如跳恰恰,雙方你來我往。將領稱,我方嚴密緊盯對岸軍事動態,只要解放軍一有相關動作,國軍就會出動對應兵力,結合各式雷達網與飛彈兵力,堅守國土絕不退讓立場。
有關戰訓作為,主要落實在自去年起重啟的「戰備月」。第二季戰備月自四月起,已在南北築起「防線」,納入淡水河口反突擊作戰,以及台南執行灘岸阻絕等各項演練。
台灣須慎思預防戰爭的平衡戰略
國防部稱,第三季戰備月將併入七月的漢光三十六號演習,展開年度最大規模實兵操演,並將後備動員列為驗證重點。
蔡英文將展開第二任總統任期,台海卻籠罩在更為詭譎難測的臨戰氛圍。美中台三方抱著汽油桶,就怕擦槍走火。身處第一線的台灣,除了提高警戒,更須慎思預防戰爭的平衡戰略。
美軍航母重返亞太,有助穩定台海局勢
美軍航空母艦自3月底起,包括羅斯福號(CVN-71)、雷根號(CVN-76)、尼米茲號(CVN-68)等多艘航母相繼出現官兵確診武漢肺炎案例。在航母戰力空窗期,為了向中國釋出維持區域穩定,並確保航行自由的訊號,美軍改以空軍為巡弋台海與南海的主力,並以動態兵力運作,無預警將關島部署的B-52H轟炸機調回北達科他州基地,改派B-1B轟炸機進駐關島。
如今美軍航母逐步恢復戰力。羅斯福號官兵已陸續返回;尼米茲號於4月27日自華盛頓州出海,將航行至日本部署於太平洋;雷根號於5月4日完成大修,離開日本橫須賀基地前往南海,結束美軍在太平洋長達31天的航母戰力空窗期。 (相關報導: 台灣空域「有夠忙」!共軍運8機又闖我防空識別區,遭廣播驅離 | 更多文章 )
美中各自較勁下,如今隨著美軍航母回歸,軍事專家認為,將對五二○前後的台海局勢發揮穩定功能。(蕭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