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會議長違背政治誠信,嚴重嗎?立法院長私下用官銜做為交換誘餌藉以促成法案順利過關,算不算是黑箱喬事?很嚴重嗎?有沒有涉及違憲和違法疑雲?
只要不健忘的話,去(2017)年2月2日當天,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蘇嘉全獲民進黨團及時代力量黨團全數支持,以過半數的七十四票當選立法院長。蘇宣誓就職後,立即就辭掉民進黨中常委,藉以宣示將「嚴守議長中立,把國會還給人民,未來的國會不再有黑箱、密室。」一時舉國同聲高呼「新國會萬歲!
猶記得,這位新科議長當時還指天立誓說:未來立院的黨團及議案協商、委員會內容與過程,一定符合民主、公開、透明,推動由網路連署建議重大法案政策,並開放公民記者採訪,讓國會資訊全面網路化,未來的國會不再有黑箱、密室。
農委會所承襲於黨國時期的威權心態
再翻開2018年1月17日新聞,我們很輕易就會看到這樣的報導:
「立法院臨時會今天凌晨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案,除了停止辦理水利會會長選舉外,也將第四屆會務委員、會長任期延任2年4個月至2020年9月30日;會長屆滿或出缺時,由主管機關指派具有一定資格者擔任。至於改制為公務機關及資產處理、職員工作權益保障等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台灣全國17個「農田水利會」會長一律延任2年4個月,此正是這則新聞的關鍵重點,其所預埋的政策意旨乃在於:當這些會長延任期滿後,即自然轉為「由主管機關指派具有一定資格者擔任。」這一招在兵法上大抵可以名之為「上樓抽梯」。
然後我們再去搜出農委會網站發布於當天的新聞稿欄目,上面標題是:「農田水利會改制升格,農業水源利用效率會更好」。副標題則是:「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通過農委會感謝立法委員與各界支持搭配組改、擴大灌區、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實現新農業藍圖。」至於何謂「新農業」則完全付諸闕如。
該新聞稿很長,我們單只引述第一段(也是很長)即可窺見其基本用心:
「立法院今(17)日凌晨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五條、第四十條修正草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對修法過程中,立法委員、學術社群、水利會與各界的支持表達感謝,尤其在部分有心人士刻意誤導製造對立之下,執政黨立院黨團成員仍展現堅定意志,全力支持,農委會非常感謝,接下來將以具體的行動,落實水利會改革,透過組織改造、擴大灌區服務,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提高農民所得,逐步實現「新農業」擘劃藍圖。林聰賢主委也強調,這次修法完成,正是下一階段改革的開始,修法過程中,各界雖有不同意見,但相信共同目標是希望讓臺灣農業未來更好,後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各界合作推動,企盼大家能攜手同心,向前邁進。」
法案既然已經通過了,農委會竟然還要在自家網站所發布的新聞稿上刻意刊出:「尤其在部分有心人士刻意誤導製造對立之下,執政黨立院黨團成員仍展現堅定意志,全力支持......」!這樣的負面語言,我們必然不會陌生的:慣常的將反對人士一律被污名為「有心人士」。
(相關報導:
曾志超觀點:一場破壞制度的改革騙局,只為滿足政黨私利
|
更多文章
)
這件事的主導者到底是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抑或是副主委陳吉仲,我們尚不敢論斷,只能從一句「展現堅定意志」可以完全判定:農委會所承襲於黨國時期的威權心態至今猶未螁除!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針對「農田水利會組織規則」審查,進行協商。(顏麟宇攝)
「公法人」升格為「公務機關」是一種「恩寵」嗎?
「賴清德表示,《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攸關國家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與全國農田灌溉建設永續發展,請農委會加強宣導,強調農田水利會改制為政府公務機關,將提供農民更好的服務,並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讓社會瞭解農田水利會升格的目的及重要性,消弭各界疑慮,進而支持農業政策改革。」
執政當局執意要將原本是「公法人」位階的「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竟然稱之為「升格」,意即「民變官」即可稱之為升格?可見其反民主的封建心態,這暫且不論;設若我們將他所提示「改制的理由」來反問賴神:「升格後的農田水利會如何能『提供農民更好的服務』,你們都說得清楚嗎?」你認為賴神以及眾多民進黨高層們究竟能怎麼回答?
弱勢農民只有被藍綠政客操弄的命運?
因歷史沿革的關係,沿自日治時期而長存百年以上的「農田水利會」,其內外性質原本就極為複雜。其組織地位的現況是「自治團體」公法人,其財產不屬於公有財產而為會員全體共有,會員間的法律關係原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明,其中更有農民權益有關的「轉型正義」之議題,這仍有待另文詳敘。但無論如何,改制與否,不但與全體會員權益息息相關,更是「國家農業政策」重中之重的課題。
如今為了扭曲配合政客們的算計,農委會為此已經發表許多語焉不詳且還都自相矛盾的論述。例如為了說改制好,不惜謊稱要將農田水利服務擴大到全部的農地,卻無視水稻耕作已長年配合休耕的現實。
究竟國家的農業發展方向為何?農田水利的發展又應如何配合施作?農委會迄今從來都沒有一套整體性的規劃與說明,這次乾脆直接先射箭再畫靶,完全一付「改了再說」的便宜模式。於今在這樣的倉皇情形下,就要沒收農民會員全體共有的資產,農民們能服嗎?
台灣政府長年以來的失能,使我國農業政策欠缺長遠眼光與總體規劃,放任農業成為絕對弱勢產業,致使農田水利事業連帶受害,不但自身財務因政府管制的關係遲遲無法健全,農業用水的水權也每每被政府強硬要求退讓,一有缺水更是馬上要求辦理休耕。
現在會員直選的農田水利會,還能在農忙時的用水關鍵時刻,對水利署僅因久未降雨便要求停供農業用水的不合理要求說「不」!這完全是「以民意為後盾」才辦得到的事情。而今一旦改成「上命下從」的公務機關,農民的用水權絕對是更無保障的,更不用說對基層的水利服務!在此種「再官僚化」的體制下,究有幾人還敢相信明天會更好?
(相關報導:
曾志超觀點:一場破壞制度的改革騙局,只為滿足政黨私利
|
更多文章
)
國民黨動員上千農民,抗議農田水利會改制。中華民國農會理事長蕭景田。(甘岱民攝)
兩位資深蘇姓綠委所圖為何?選票&鈔票?
『據了解,原本因綠營內部仍存歧見,水利會「官派」修法一度延宕,如今政院卻火速通過,幕後推手即是曾任扁朝農委會主委的立法院長蘇嘉全;蘇兩度邀請全台會長當面溝通、安撫、折衝,黨內也形成共識,政院才從善如流出手。......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修法延宕之際,引發大力支持的民進黨立委蘇治芬頗為不滿,甚至在內部會議當著蔡英文的面拍桌,質疑民進黨「失去理想」,場面尷尬。』
從此一報導,我們大致可以推論出:大力推動農田水利會改制的首謀應該就是蘇嘉全。賴揆在政院拍板只是順勢而為,做個人情而已;至於傳說中的綠委蘇治芬不惜為此改制案就敢在小英總統面前敲桌大罵,一般也都很容易就可以推論到:這之中所隱含的政治利益有多麼龐大了!
兩位蘇姓資深綠委到底圖的什麼?為選票?為鈔票?這讓一般人民都看得霧煞煞!好端端的一個長存百年的社會公益機構,政府何以非要不惜觸犯眾怒而反批逆鱗、違反巨大民意地強行改制為政府機關?
從政府角度看,自己一方面對人民反覆承諾說要「減肥」,一方面則又無視龐大反對的民意,硬要收編這個運作正常的公法人為政府機關,怎麼說,都很難讓人信服的!
台灣長期以來的政府組織改造,都是朝民營化的方向走。比如中華電信及郵局,但看那時之公務員的反抗力道有多大!以今日台鐵沒效率年年鉅額虧損,其營運效率早輸給高鐵多矣,正由於其仍屬於公務機關,根本上哪來有改革動力和能耐?
於今農田水利會本來運作好好的,當今政府卻急於公務化,其居心究竟何在?
再看看台糖台鹽吧,各種服務事業做的七零八落,此都緣由於公務員心態積習難改之困。是執政黨還嫌政府組織不夠大嗎?將農田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等於保證營運效率會跟台鐵一班的出現冗員沉疴,本業不振,日後又會留下一大堆爛攤子由全民買單!這會是號稱改革的民進黨應該做的事嗎?各種改革都可試,但改成公務機關,就絕對是死路一條。
印證了「嘴唸經,手摸X」醜陋眾生相!
關於這事件的批判,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先生和《台灣公論報》社長陸之駿先生在當時都已先後發表精闢意見,大家可以順著超連結翻到該電子報去閱讀參考,我就不再贅言。本文擬從另一個非常政治性的考量入手分析:執政黨在此際藉由政府公權力強行收編水利會的利與弊。也許能夠讓人們對這事件看得更清楚,民進黨內某些少數份子是如何的「包藏禍心」!又是如何的「吃像難看」!正所謂印證著「嘴唸經,手摸X」的醜陋眾生相!
頼揆要將農田水利會改為公務機構,其理由主要是水利會選舉買票,黑金介入,地方派系把持,水利會財產成為地方派系把持的資源。
當然內心沒有説的是:「水利會是國民黨地方派系控制的資源,改為公務機構後,可以徹底瓦解國民黨的地方黑金派系。」
其實,政府還有另一個不敢説的理由是:「每一次缺水時,要將農業用水調撥供工業用水,有農田水利會存在還真的很麻煩。」一個為工代言,一個為農民而捍衛用水權,現在硬要把農田水利會納入公務機關,其用心無非就是為了犧牲農民去屈就工業用水。
(相關報導:
曾志超觀點:一場破壞制度的改革騙局,只為滿足政黨私利
|
更多文章
)
「中華民國史上,陳誠、蔣經國、李登輝三朝三度要把台灣的水利會改成公務機關,均以失敗告終。失敗的關鍵,在於兩個徵結:
一、改制後,水利會員工是否轉為公務員?小組長的工作,誰來做?
二、七千公頃的水利用地,是私有土地,政府哪來財源徴收?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陳水扁處理水利會地方派系化的方法,是以有效的方式--民主直選來瓦解派系。」
大家應能洞悉,無論藍綠,執政黨所用心的政治邏輯,不外乎是:一則是選票考量,一則是龐大經濟利益的覬覦心態。
農田水利會改公務機關,萬人包圍立法院抗議。(甘岱民攝)
水利會本來就是個選舉大票倉
農田水利會號稱全國有180萬個會員,其實跟農會會員絕大多數是重疊的。易言之,水利會就是個選舉票倉,每位政治人物都定然會想要染指介入並加以掌控。
2016年初,小英總統大選得票689萬票,國民黨的朱立倫是381萬票,形式上,小英總統足足贏過朱立倫381萬票,差距不可謂不大。這樣的戰果卻讓勝方沖昏了頭,真的誤以為綠營的版圖擴張了一大半。
回探2012年的選舉結果。馬英九是689萬票,小英則是609萬票,馬英九贏了小英80萬票。要特別提醒各位注意的是,2016年的小英的票數只成長了80萬票,也即是當年她所輸給馬英九的票數。學問就在這80萬票到底如何正確解析了。
很多人說,有許多新世代和首投族投給了小英,這是原因之一,但絕不會有80萬票這麼多的數字。所以另一個「80萬的票源」就直接被指向了「農田水利會」。
神秘的80萬張選票,水利會佔了幾成?
傳統上,「農田水利會」一向被認為是藍營地方派系的禁臠重地。每到選舉,不分大小,基本都會是兵家必爭的重鎮,甚至於扮演著勝負的關鍵要塞。2016年全國農田水利會成立了「小英後援會」,並且還集體公開宣示由「藍轉綠」。事實上,小英新闢的80萬票,多被判斷係來自農田水利會者居多數。
於是有一個弔詭的論點就浮上來了:如果農田水利會是國民黨的地方黑金派系綁樁買票的「部本部」,何以會出現公然「藍轉綠」的特異怪現象?
那麼我們們該不該問,如果英德政府這次透過賄賂似的賣官模型,強勢霸王硬上弓,硬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政府機關,對於2020年小英的連任選舉,還能像2016年這次一樣的續演「藍轉綠」之戲碼嗎?
執政黨一面強調行政中立,一面則暗打算盤,要將這現成大票倉納為私囊?形式上看,這的確像似「義正詞嚴、手到擒來」的便宜事,實際上,卻已埋下農田水利會180萬成員的民意積怨!甚至於一旦農田水利會官僚化之後,對農民所可能造成的有形無形傷害,定然都要把帳全都算到執政者的頭上,則小英的連任還能照演一次「藍轉綠」嗎?
是否農田水利會只要轉移40萬票到小英競選對手身上,或乾脆卯起來發動「農民造反有理」地號召一次全面「拒投運動」,農田水利會會員們原本無懸念支持小英的那80萬票,很可能就「被消失」泰半了!更遑論因此所帶動而溢出的社會效應?
則,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小英總統幕僚群沒能精算後果?抑或是兩蘇資深綠委不顧大局私心自用?
工農合一運動蓄積能量,全國同步「教訓民進黨」
如果我們將選票考量直接套進這次2018的地方選舉,農田水利會(農民)只要在選前突發奇招,任意發動集體拒絕支持民進黨籍候選人,無論是縣市長或地方民代,進而逼迫所有候選人對於「改制」陰謀的公開表態,則絕對會大幅面影響選戰氛圍,也勢必對民進黨氣勢造成雪淹凍創效果!
(相關報導:
曾志超觀點:一場破壞制度的改革騙局,只為滿足政黨私利
|
更多文章
)
若再進一步,某些位「有經驗者」極力說服該團體諸頭人等,允諾來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工農合一運動」,再擴大結合每一股非民進黨競選勢力,協力一起擊出「全民教訓民進黨」的討伐檄文,那小英這位總統兼黨主席將如何自處?縱令賴神再神勇不也只能徒呼負負?
「權力是向人民借來的!」小英當選之初所說過的話,言猶在耳,卻已都被拋出九霄雲外了!
那麼,屆時,民進黨這兩位蘇姓資深立委的此番政治亂彈,該當何罪?
各地區農民今年初北上在立法院外,參與「反對水利會收歸國有」陳抗活動。(顏麟宇攝)
蘇嘉全拿「官位」引誘諸會長,應引咎辭職吧!
風傳媒曾經在去年11月10日的該內幕報導是這樣寫的:
「蘇嘉全曾在9月中旬曾宴請全國農田水利會長溝通,研議法人制轉為公務機關之規劃;另一場會面則安排於上周二,與會者除了水利會長外,再加上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及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意味行政及立法達成一定程度共識。近賴立委也指出,不只蘇嘉全負責協調,行政院長賴清德親自致電幾位有意參選下屆水利會長人士,溝通此事。」
惟,據餐敘人在事後的說法,其真實的場景應該是比這報導還更勁爆。
話說去年9月14日晚上,立法院長蘇嘉全具名邀宴全國17個農田水利會的會長,其中除了桃園、台中、瑠公、七星四個農田水利會不出席外,其他13位會長皆出席該次夜宴。據其中某出席會長在幾天後,於農田水利會內部舉辦的活動中私下透露說:
「14日當晚向出席的會長們表示,蘇嘉全說只要會長們支持農田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他將以立法院長之尊,支持修法讓會長任期從2018年6月1日起延任到2020年9月30止,共延長2年4個月。」
這幕場景不正是藍營以往最擅長的鬻官賣爵的傳統攏絡手法麼?
誠如文首所引述的,一個曾經宣稱要嚴守中立的立法院長,喬事情喬到立法院外,並且還大膽地公然以「延長任期」的賄賂手法大肆喬事,算不算違法?這位國會院長該不該為他的「誠信」引咎辭職?全國人民不分藍綠該不該擊鼓攻之?
立法院審查「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民黨委員將「水利會官派,民主大倒退」標語拋向空中。(顏麟宇攝)
盯住龐大利益,綠出於藍而更勝於藍
更悲哀的,蘇嘉全兩度具名宴請全國農田水利會長溝通,除了拋出「現任會長延任至修法改制後(預估延任兩年4個月)」作為強力誘因,席間還同時有好幾位兩院高層作陪,而且賴神更體貼地親電給幾位席上會長,可謂是面子做足了。那麼,除了選票算計之外,民進黨這些高官們擺出這樣的龍門宴,究竟還在圖謀甚麼大計策?這其間當然就涉及未來30年50年的龐大經濟利益了。也即是選票之外的鈔票印刷術。
回頭去翻開1996年5月14日的報紙,很輕易就能找到一個大標題:「蘇嘉全立委大声疾呼!省政府不該執意犧牲農業用水給工業用。反對省政府官派會長。」
那時蘇大院長還只是在野黨立委,所以反對農田水利會會長官派,現在是五院之一長,腦袋當然跟著屁股換位了,所以才積極主動巧妙地賄賂各會長們,這樣的人品有資格宣稱自己是中立化的國會議長嗎?
要說民進黨人會比國民黨人更不愛鈔票,當然沒人會相信。或是說,民進黨政客們已經學會跟國民黨人一樣的巧取豪奪之行徑,乃至於出於藍更勝於藍乎?
可以預測,這件事絕不會就此打住。「農民造反」通常都會比其他社會運動慢好幾拍,但一旦起事,就絕對會是遍地烽火!各區域候選人都得準備接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