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會在習近平第三任期內大幅改變嗎?多位專家各抒己見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落幕後,習近平率領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朝聖(AP)

美中關係持續緊繃,專家認為,中共二十大發出的最新信號表明,北京的立場不太可能出現軟化。

隨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開啟第三次任期,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並沒有升溫跡象。美中關係近年來持續緊張,在今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更是雪上加霜。

上周習近平曾表示,中美需要找到"正確相處之道"。他在給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致賀信中寫道:"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找到新時代中美正確相處之道,既有利兩國,又造福世界。"

中國外長王毅則在上月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以及會晤美駐華大使伯恩斯時警告,"不要總想著阻遏中國的發展,不要動輒就搞單邊霸凌"。他也重申,北京和華盛頓無法改變對方。

專家認為,中共二十大發出的最新信號表明,北京的立場不太可能出現軟化。

"中美關係處於關鍵當口"

王毅表示:"中美關係正處於關鍵當口,亟需雙方本著對世界、對歷史、對兩國人民負責的態度,建立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推動兩國關係止跌回穩。"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外部對中國進行"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並呼籲增強憂患意識,"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部分分析家認為,沒有跡象顯示習近平准備軟化對美國的態度,或認為這樣做有助改善雙邊關係。

"相反的,從黨代會上發出的信息是,中國正面臨日益敵對的外部環境,必須堅持不懈地施加國際壓力以壯大自身實力,直到世界其他國家被迫適應中國的權力。"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對德國之聲如是說。

也有觀點認為,習近平的講話以及工作報告顯示出,中國或許已經意識到未來五年在國內外將面臨日益艱巨的挑戰。國際危機組織(ICG)研究員郭艾薇(Ivy Kwek)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 "這些挑戰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於與美國日益激烈的戰略競爭,北京認為這既是機遇-因為力量平衡發生變化,美國的實力相對下降;同時也是風險--因為中國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與美國匹敵。"

"中國方面的威脅感也有所提升,報告中大量提到外部干涉。然而,中國對其在全球地位的描述仍充滿自信,盡管它與十九大相比更為溫和。"

沒有回旋的空間

雖然白宮官員表示,美中正在為習近平和拜登之間可能的會晤"制定方式",但部分專家認為,如果不附帶保證,拋出橄欖枝將毫無意義。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美國前國防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 )對德國之聲表示:"改善關係的聲明是以中國的對應方同意中國的任何要求和威脅為條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的行為會發生改變,或採取承認其他國家利益的對等措施。"

"我沒有看見任何跡象表明北京作出妥協或提供了保證。這非常具有表演性質。每次討論這個問題時,中國官方聲明都非常明確,中國在任何爭端中都不會退讓,這確實不利於對話。"

自立自強和脫鉤

專家預計,美中之間的競爭將在技術領域加劇,因為華盛頓出台了一係列出口管制措施,以防止中國企業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取得先進半導體晶片和相關設備。 (相關報導: 專訪》緬甸民主運動家懷恩寧:我們不怕犧牲抵抗,但求國際社會真心幫忙! 更多文章

作為回應,習近平在二十大期間敦促中國做到"科技自立自強"。他還強調中國關鍵領域著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