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耿樂(原名:馬保力)見證了中國多年來同志運動的發展,現在他是中國粉紅經濟的代表人物,創立了一個全國最大的同志交友平台Blued。
他本來是一名已婚警察,在外人眼中,他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但背後,他隱藏著自己是同志這個秘密多年。
他只能靠經營同志網站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網站經營初期不停受當局打擊,經營並不順利,他一度曾想過自殺。
也因為這個網站,他幾年前突然出櫃,令他一度失去了工作、妻子、親友。
但經過多年努力,他的理想終於受到認同,網站變成了全國最大的同志交友平台,他搖身成為中國粉紅經濟的龍頭。
曾經認為同志是「變態」
他對BBC說,他小時候開始,便察覺自己喜歡同性,「喜歡過體育老師」,但當時中國社會仍然是十分保守。
他查閲了有關同性戀的資料,都形容為一個"精神病",他也以為同性戀是「變態」。
不過,他知道自己並非全世界中唯一一個同志,他憶述曾經在公共廁所裡,看過一些相信是同志留下的字句和邀約。
「當然我都不敢去。」他聲稱沒有去見過,但就知道中國內還有其他同志存在。
他曾經見過一些醫院提供「變直」服務,那些「病人」會看同性戀的色情片,如果生理有反應時,便會施以電擊,企圖令他們不會對同性有任何生理反應。
但後來從網上看到外國的新聞,得知「同性戀」在科學上並不是精神病,有美國機構指5%至10%的人口是同志,他如釋重負,才接受自己是同志的事實。
他少年時代,沒有甚麼同志的朋友,秘密只能放在心底裡。
此為耿樂小時候與父親的合照。耿樂此前曾經為出櫃事件與父母關係惡劣,但現在關係改善,耿樂相信倘有機會,父母願意出席自己和伴侶的婚禮。 一個「雙面人」
老家在泰皇島的耿樂稱,小時候家裡很窮,他發奮讀書,成績優秀,在班中也是一個領導人物。
中學畢業後本來想繼續唸書,但礙於家裡的經濟壓力,他16歲便加入警察學校,選擇當一個警察。
他不討厭當警察,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挑戰性,也有伸張正義的使命感,在社會上備受尊重,加上福利比其他工作優勝,他不抗拒繼續當警察,還得到賞識獲晉陞機會。
警察是一個陽剛的行業, 「同事們都在喝酒、玩摩托車,講女人,把同性戀說成變態。」他不敢對任何人出櫃,換來的是很多人都跟他介紹女朋友。
他絞盡腦汁思考怎麼面對這個社會派下來的任務,一度網上徵婚,希望找到一個女同志,與他「形式婚姻」,不過不成功。
倒是在機緣巧合下,經朋友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女性,願意與他「假婚姻」,結果在父母、親友、同事前,他是一個已婚的「正常男人」。
在2000年互聯網開始盛行的年代,他用自己在當警察的收入,創立了同志網站《淡藍網》,分享他的想法、故事,再逐步分享國內外有關LGBT的新聞。
但正正是因為有這個網站,他才找到真正的自己,以「雙面人」的方式生活,不怕面對現實中,埋藏著「不能說的秘密」的孤獨。
那時候,他一邊經營網站,一邊當警察,在秦皇島與其他城市兩邊跑,也弄到他自己覺得很累。

耿樂說2012年前,他從未對家人和同事們出櫃。
「意外」出櫃 工作家人雙失
可是那數年,網站發展停滯不前,令他十分迷茫,他一直靠警察收入維持網站和生計,所以十分希望有人投資、賣廣告。
當時,中國官方還是認為同志「有損社會公德」,不同城市的相關部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打擊其網站,強行關閉他們的伺服器,令他的團隊要在不同的城市間穿梭。
「那段時間我都很怕有人敲門,生怕下一個人是來抓我的。」
可能是因為財務、政治和工作的壓力,他覺得自己當時患上了憂鬱症,「有一刻想從高樓跳下來」。
後來,他因為發現同志朋友患上愛滋病,令他決定把網站定位為改善國內愛滋病問題的公益網站,並和中國其他醫療組織和政府部門合作,替同性戀做愛滋病檢測和提高他們對預防性病的意識,逐步獲得官方認同。
但一直以來,他也不敢告訴親朋和同事,他便是這個網站的負責人。
到2011到2012年,一個傳媒朋友對他說,覺得他做的事情「十分有意思」,於是邀請他訪問,拍成一部紀錄片。
耿樂接受了露面的訪問,當時,他完全沒有想過,這部紀錄片會變得很「火」。
片段曝光後,許多人都立刻把他認出來,併發訊息給他問個究竟,「你甚麼時候變同志了」。
他工作的警察局在片段曝光後,立刻把他從北京召回秦皇島。
「當時,警察局內的同事,連招呼也沒有跟我打。」他回憶說。領導對他說,只可以從網站、工作二選人,又特別提醒他,現在曝光的事情,對他的晉陞和前途有很大的影響「一定會被人家講的」。
耿樂推測這是勸退的意思,於是把做了差不多20年的警察工作辭掉,脫下制服,全心投入網站的工作。
家人的反應同樣很大。耿樂說,他的父母都在自我責備:「為甚麼你會喜歡男生?」
後來他的母親生病,耿樂則責怪自己,「這個病應該跟我出櫃有關係。」他說。
當時的妻子也說,他為她的家庭帶來很大麻煩,最終兩人離婚。耿樂選擇逃到北京,專心經營網站。

2015年,Blued曾經與多間中國企業,把同志戀人送到美國舉辦集體婚禮。
粉紅經濟龍頭
後來,他因為對中國防治愛滋病上的貢獻,獲總理李克強接見,還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
獲中國領導人接見,等同獲得官方的認同,網站得到不同公司的關注,願意合作和在網站下廣告,規模愈做愈大。
手機盛行年代,他看凖時機把網站變成一個同志交友軟體Blued,隨即便成為中國同志界的一個重要部分。
耿樂說,Blued一出台,短時間之內便有數十萬用戶,現在全球有超過3000萬用戶,市值約5億美元。
Blued的規模愈來愈大,也開始擴大其他國家的市場,前年曾與阿里巴巴合作,安排多對中國同性戀人到美國結婚,引起話題。
中國會接受同性戀嗎?
耿樂說,現在見到年輕人都敢公開自己的性向,令他非常安慰。他當年都不敢這樣做。
他對BBC說,此前對他不聞不問的同事,變得愈來愈接受他,有時候別人在批評同性戀時,以往否定他的親朋好友,也會為他抱不平。
他現在有一個穩定的同性伴侶,已經一起了五年。他和前妻「再見亦是朋友」,與父母關係亦改善了很多。
「有時候我的母親會打電話給我的男朋友,教他怎麼,煮菜給我吃。」
他曾對中國媒體預言10年內,中國或可走向同志婚姻合法化。
「我希望我和男朋友能夠成為第一對同志伴侶。」他對BBC說。
事實上,中國官方近年對同性戀也不是「完全開放」,例如,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佈《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同性戀就被視為「不能在電視劇出現的具體內容」。
民間也有不少人不認同「同性戀」,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arch Centre)在2014年發佈的調查顯示,在全球進行的大規模研究顯示,中國有57%的受訪者認為「社會不應該接受同志戀」,僅21%的人認為應該接受。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我用角色扮演理解性別平權
|
更多文章
)
同年上海的LGBT機構所作的問卷調查就不一樣,聲稱城市中有59%的人接受同性戀,40%的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