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美國學者在推特發帖,稱印度菜餚難吃到「可怕」。此舉無異惹火燒身,學者受到猛烈砲轟。
美國國際關係學教授尼科爾斯(Tom Nichols)的推文這樣說:「印度飯實在太難吃,我們只是假裝吃得下。」
批評人士說他毫無品味、以偏概全。之後,爭論重點迅速轉移,引發有關移民經歷、文化寬容、種族歧視的深層探討。
在歐洲和美國,圍繞食品與種族的爭議由來已久,且時常激出火花。中國菜也經常成為焦點。不過,在口誅筆伐「白人」的同時,移民是否也有必要反思自己或許不愛西餐的深層原因呢?

「十億粉絲」
尼科爾斯教授在羅德島州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任職。一日,有人在推特上徵集網友的「爭議性食品觀點」,教授欣然參與。
推文一出,批評排山倒海。名流廚師拉克什米(Padma Lakshmi)質問,「難道你喪失了味覺?」另一位評論人士說,「沒滋沒味地過一輩子?無法想像!」
Dude. Really. Dude. Where in India have you eaten? A BILLION fans can’t be wrong.
— SIVA VAIDHYANATHAN (@sivavaid) November 23, 2019
紐約前任檢察官巴拉拉(Preet Bharara)的反應貌似友善、但不乏嘲諷:「湯姆,我帶你去個地方吧。我們要讓全國人民團結一心,#黃油雞肉咖哩峰會。」
還有人說,印度地大物博,印度菜博大精深、花樣繁多,尼科爾斯先生吃過的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
後來教授承認,他只在美國和英國的印度餐館吃過印度菜。不過,他歡迎網友繼續各抒己見。
I think people often pretend to like non-American cuisines as a way of showing sophistication. I'm honest enough to say that my mostly Irish taste buds can't handle whatever it is that is called "Indian" in the US and UK.You may all continue with your outrage now./3x
— Tom Nichols (@RadioFreeTom) November 24, 2019
上綱上線
人多真是力量大。正如網友指出的,印度菜有「十億粉絲」。沒過多久,教授引發的討論不僅走出美國、進入印度,而且還被「上綱上線」,提升到「國菜」在移民生活中扮演怎樣角色的高度。
不少人注意到,在美國,外國菜常被稱為「民族食品」,通常貼有「廉價標籤」,許多人熟悉的外國菜通常是被美國化的簡版,缺少正品食材。
另外一些網民感情受到的傷害似乎更加嚴重。他們指責尼科爾斯教授「不寬容」。他們說,多年來,針對少數人群的種族歧視一直伴隨著對他們的食品、烹飪有「味」的指點。
第一代美國移民薩伊拉(Saira Rao)寫道,「白人批評印度飯,這是一個極度敏感的開關。作為印度後裔,有人曾經說我有怪味,我吃的飯有怪味,印度人在大街上xx(粗口),所以,和我們有關的一切聞起來都糟透了。」
辯論引起印度國內媒體的關注後,「我最喜愛的印度菜」迅速成為網上竄紅的話題。
美國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民主黨)母親一邊的先人來自印度南部,她也用這個話題分享了一段烹飪小視頻。

「不是歧視」
不過,也有食客果斷發聲:不愛吃你的飯菜不等於對你種族歧視。
比如有人髮貼說,「怎麼,網上有人對印度菜發種族歧視貼。加我一個。」
尼科爾斯教授或許可以約略引以為安慰的是,有人說中國菜的「壞話」,也立即遭到了一頓痛斥。
ABC資深記者莫蘭(Terry Moran)在有關「爭議食品」的帖子中說,「中國菜老掉牙,單調,粘乎乎的,還太鹹,吃了絶對記不住。」
他收到的回復是,「上帝啊,又來了。生活在泡泡中的白人,跳出來表現對一種美食、品種繁多的一種美食的無知,令人可憐。」 (相關報導: 印度女權之戰》准許女性入廟參拜激怒保守教徒 最高法院5法官裁決多找2人一起審議 | 更多文章 )
一眾中國菜愛好者對莫蘭展開圍攻,指責他就吃過外賣,根本沒有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地球上人口總數位居榜首--的中國品嚐過正宗中國菜。
If you’re talking about American Chinese food then you are correct..like a lot of US franchised food it’s unedible muck. If you’re talking about food from mainland China then you are 100% wrong and maybe you can give yourself an uppercut.
— Peter (@peterkalksma) November 2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