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暑假休會,美眾院議長裴洛西旋風似地訪台,搗亂一片中美及台海間的均衡。放眼未來,依主觀透視,百家看法各異。但客觀言之,這個演變對中美台三方來言,各有利弊,但均有基本致命性的陷阱。當政者,切忌情緒用事,輕忽現實大局面而傾國陷入不可自拔的後果。
自今年2月24日俄烏之戰,半載下來成膠著狀。表面上,歐美終於獲得良機,避開與俄正面衝突而利用烏克蘭間接致命地打擊到宿敵俄國。藉此機會美國更一箭三雕,取得戰略上長期遠利:1.犧牲掉無多大關聯的烏克蘭,大幅度、安全地削弱消耗俄國軍事、經濟及工業綜合國力至少10-20年;2.二十多年的反恐之戰,均屬中、低端衝突,用的皆是傳統性武器、彈藥及戰術。藉此俄烏之戰,大量出清傳統庫存,振興國內國防工業,奠定軍事轉型到大國高端衝突所需之尖端、精準、高科技數據武器、彈藥的研發生產;3.俄烏之戰,加速已經衰退的歐盟及英國的經濟及工業,使之全面比美國更加萎縮。其能源、經濟、金融及國安更無法獨立。確保以歐盟及英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世界」繼續必須依靠美國大哥而無法實施自主獨立的世界觀及外交政策。

〈中國的陷阱〉
自中國開放改革後,在短短的40多年,創造經濟、工業發展奇蹟,並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及消費。但畢竟根基薄弱,無法自給自足而須與全球掛鉤發展。反觀歐美挾其4百餘年的經、工、軍、金融成熟發展,根深蒂固互聯互補,這可不是短期內可以擊破取代的。
客觀言之,20多年來中國軍力硬體實件發展突飛猛進,但缺乏實際聯合立體統御作戰之經驗。政治上言,台灣問題是個情感上的心結,但其並不是影響到中國興盛存亡的重點。自建國以來,毛澤東、鄧小平均認為建設中國為重而不急的完成兩岸統一大業,此事可以留給後人待時機成熟時再予解決。不瞭解為何目前強頭似地認為必須現在就製定統一時間表,劃地自限來完成。在大局面上看,台灣已逐漸被侷限於一角,伸縮有限。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遲早的自然演變,除非台灣不信邪而正式挑釁,宣告獨立,中國實在沒有必要本末倒置,自限時間來解決一個不迫切的議題。不成熟的時機佔領台灣不易,有效的治理台灣更難。中國當政者必須要留意的陷阱,是在外國勢力衡量得失而不願與中國正面衝突時,以俄烏之戰為鑑,來個「台海翻版」去解決中國威脅。重演一幕「借刀殺人」挑撥台海兩岸衝突,不費一兵一卒,以取漁翁之利。一方面直接消耗中國軍力侵台,使之陷入泥澤,另則聯合所有民主聯盟開發國家,施加嚴厲的經濟、貿易、文化、科技、金融全方位制裁。將中國綜合國力推後至少10-20年,更希望藉此觸發中國國內民怨,進而顛覆中共政權。 (相關報導: 反擊共軍,海馬斯夠用嗎?中共長程火箭砲再進化,「西台灣都在打擊範圍」 | 更多文章 )
〈美國的陷阱〉
利用台海矛盾而引發的戰爭,對美國來言,並非完全沒有風險代價。基本上美國會儘量避免直接投入兵力與中國正面衝突。觀看美國自二次大戰後的軍事介入實例,一個基本原則是若非立即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安危,絕不與有核子投射能力的對手正面武力衝突。當然美國絕對會依俄烏之戰模式大量以硬體、網路情報全力支援台灣抵抗。美國也會領導聯盟盡力以各方壓力制裁壓縮中國在全球的生存發展空間。但這個「非武力全面戰術」實行起來並不容易。依美國智庫RAND最近估計,若中美衝突,引發全面經貿、金融戰,全球工廠的中國17兆GDP經濟會急速滑落25%,其連鎖反應將會遍及全球,引發世界經濟大衰退。更要考慮到中美兩國貿易來往,每年約美金656Billion,加上台美年貿易量的美金114Billion,比較下,美國與台海兩岸的年貿易額是美國與俄烏兩國加起來的10倍,其直接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加切身。RAND估計,中美衝突對美國23兆的經濟至少會掉下5%,那將是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一次滑落。中國銷美大宗商品是民生必需的消費物質,後果影響是消費成本膨脹,民生經濟水準衰退。再加上戰爭會使已經高居不下的國債急速上升,更會加速國內早已分化的政治生態,一觸即發的內部分裂。即使中國為了統一台灣而付出了鉅額代價,使其綜合國力落後數十年。但除非能消滅統一的中國,所謂中國長期威脅,仍無法徹底解決。這是一個美國決策者必須詳細思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致命陷阱。台灣有些人一廂情願地認為,一旦中共入侵,美軍一定弛援。最近智庫CSIS多次兵棋推演報告:若台海衝突美軍「假設」得到盟國支援協助,傾力協防台灣,也無其他地區突發事故,四週後將會成功地阻擋共軍後援而擊敗登陸入侵的部隊。但險勝的高昂代價,包括損失約900架各型戰機(約美空、海軍現役戰機的一半),及包括航母自內的各型戰鑑,再加上人員傷亡,站在美國決策者及民意美國利益至上的立場,「為台灣而戰,值得嗎?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