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南海漁夫的故事:《強國爭霸南海夢》選摘(1)

黃岩島位在聯合國指定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根據國際法,中國根本不該靠近這裡,但中國仍有意入侵。(示意圖,取自Pixabay)

歐森(Jurrick Oson)是一名高大的男子,四十六歲,亮紫色的無袖T恤下露出鼓起的肌肉。他從小到大學習下網捕魚,了解潮汐與天氣,一輩子在海上打魚鍛鍊出堅韌的肌膚。他的船總是停泊在一條泥巴小路的盡頭,路的一側是簡陋小屋和小攤子,另一側是海浪輕湧的大海。他的船是一條五顏六色、沒有收拾的舊船,漆著黃色、綠色和藍色,這些小船數千年來都是這麼作業。

捕魚 漁夫 漁船 海洋(取自Pixabay)
歐森從小到大學習下網捕魚,了解潮汐與天氣,一輩子在海上打魚鍛鍊出堅韌的肌膚。(示意圖,取自Pixabay)

船上沒有冷凍設備。魚獲放在冰櫃裡。用以吸引魚群的水底燈光是把家用燈泡裝在玻璃咖啡罐,再用膠水與膠帶密封,利用舊汽車電池來發電。狹窄木造船身用繩索捆紮著各式雜物,竹製穩定器從兩側伸出,像是信天翁的翅膀。

這種生活步調與方式無法持續下去。海洋向西延伸到歐森的漁場黃岩島(Bajo de Masinloc),在碧海藍天下灑滿陽光。這個島嶼在一百英里外,以菲律賓馬辛洛克的破落漁村為名,當地漁民數世紀來都在這片海域作業。

海洋與沙灘要回復昔日清純模樣,我們必須真誠檢討目前處理垃圾的方式,可不是丟到垃圾桶就沒事了。
如今黃岩島的生活模式已無法持續下去。(示意圖,取自網路)

馬辛洛克有點像是美國的老舊鋼鐵小鎮和英國關閉許久的紡織廠:一個停留在沒落的生活方式的村莊。這個村莊距離首府馬尼拉北方開車五小時;這趟路途有一部分是嶄新的高速公路,有休息站、亮晶晶的洗手間和咖啡店。下了高速公路以後,沿著狹窄海岸公路開一小時左右就會到馬辛洛克,路上是簡陋小屋和塗著褪色的黃色及藍色的古老西班牙教堂。這個地方必然會發生改變,以歐森來說,改變隨著一艘中國炮艇的水炮而降臨。

「我非常憤怒,」他跟我說,他的眼睛來回瞅著陸地與大海:「如果我有槍的話,我會跟他們戰鬥。」他氣得發抖跟我訴說二〇一四年二月他和往常一樣在黃岩島捕魚時,他的船突然被中國直升機鳴笛示警。快艇上的男人截斷他的去路,持槍威脅他的船員。最後,一艘中國海警船衝向這艘菲律賓木船,並且發射強力水炮。「強勁的水柱射入船內,」歐森說:「水柱直接打到我,我就被拋進海裡。我試圖要爬上去,他們又打我。就好像他們真的要殺了我一樣。如果美國支持我們,我們應該跟他們開戰。」

可是,美國沒有前來拯救他,也沒有發生戰爭。歐森此後無法再在他習慣的漁場作業。我遇到他的那天,他正好是三年多來第一次出海捕魚回來。他告訴我,他靠著開一輛小型機車載運乘客謀生,車子對他高大身軀來說實在太小了,這分工作對這個海上男兒來說也太乏味了。

歐森因為陽光而瞇著眼,臉色平靜地說明他賺的錢不足以養活一家人。他的妻子梅琳達到海外去幫傭,簽了在沙烏地阿拉伯工作的三年合約,每個月匯錢回來。歐森很傷心,自尊與信心都沒了。村子裡的其他家庭也一樣。以女家長自豪的女性吞下尊嚴,到中東家庭去幫傭。親朋鄰居照顧小孩,歐森沒事可幹,空閒時間太多,便想像著跟中國開戰。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王國購物中心(	B.alotaby@Wikipedia/CC BY-SA 4.0)
村子裡的其他家庭的女性到中東家庭去幫傭,每個月匯錢回來。(B.alotaby@Wikipedia/CC BY-SA 4.0)

「中國奪走我們的食物和收入。有時候,我想要去死。難道你不覺得傷心嗎?」他問道,嘴脣顫抖著。「我是名漁夫,我的父親和祖父也是。我就是這樣的人,那就是我的工作。一個外國國家怎麼可以從我身上搶走這些?」 (相關報導: 南海危機四伏》不爽美國軍售台灣F-16戰機 中國將在西沙群島軍演測試新武器 更多文章

歐森捕魚的黃岩島在國際政治圈較常稱為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這個南海的環礁是用一七八四年在那裡擱淺的一艘英國東印度公司船隻來命名。由空中鳥瞰,它的形狀像熨斗,一個由岩石與珊瑚暗礁組成的狹長三角形,周長三英里的潟湖,只有一個入口。黃岩島位在聯合國指定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由海岸線向外延伸兩百英里。根據國際法,中國根本不該靠近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