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美國參議院投票批准拜登政府提出的1兆美元基礎設施議案。
分析指出,受關注已久的該一議案獲得通過的意義在於兩點:一方面,以66比28票通過,證明在一攬子刺激計劃面前,國會能夠克服黨派分歧,達成一致。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復蘇之路不如預期,亟需再次注入強大的助推力,這項投資計劃將有所助益。

1兆美元花在哪?
簡單而言,這筆錢將用於交通基礎設施的翻新和改造,大幅增加美國政府在道路、橋樑、交通和機場方面的支出,恢復美國民眾所依賴的至關重要但老化的交通連接。
1兆中包括4500億美元已批准的支出,以及5500億美元的新增支出——其中1100億美元用於建設高速公路,660億美元用於建設鐵路,650億美元用於擴大寬帶網絡建設,550億美元用於清潔飲水、420億美元用於機場和港口、400億美元用於維修橋樑,以及75億美元用於電動車充電站等。
拜登上任後接連提出數個兆級的預算計劃,在對外宣傳這些計劃時,拜登多次提及中國, 並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贏得與中國競爭的重要戰略。
美國基礎設施規模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隨著時間推移,再加上維護不利,基礎設施水平每況日下。

今年3月,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發佈評估報告,給美國基礎設施評分為「C-」,這一評分意味著總體上處在平庸水平,一些領域有重大缺陷。即便如此,這已達到美國20年來的最高得分。
報告稱,在美國有超過4.5萬座橋樑處於糟糕的狀態,有超過40%的公路都處於「糟糕」或「一般」的狀態,超過15%的廢水處理系統都已經達到或超過它們的設計容積,數百個水庫每天都在出現故障,因公路狀態不佳導致的交通阻塞讓上班族每年通勤時間平均增加了54個小時。
過去這個冬季,德克薩斯州在極端寒冷天氣中遭遇長時間大面積停電,使得基礎設施問題再次甚囂塵上。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問題歸咎為聯邦政府多年來不作為。拜登似乎志在改變這一點,他曾表示,「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中國人)就會吃掉我們的午餐。他們投入巨額資金,以應對與交通、環境和一系列其他事務相關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加快速度。」
不過相關議案依然在國會反覆博弈,民主黨方面提出的大多數和氣候變化和社會倡議相關的資金被排除在外。民主黨人凖備將這些支出納入另一項3.5兆美元的議案中,並計劃在沒有共和黨支持的情況下獨力通過該議案。

「強心針」
1兆美元的計劃雖然經過博弈和妥協,但依然是美國經濟亟需的「強心針」。
議案通過的前一天,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發佈報告稱,美國2021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上一季成長6.5%,遠低於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8.4%。
與此同時,由於變種病毒的肆虐,美國放開封鎖限制的步伐出現「倒退」,可能在下半年繼續拖累經濟表現。
短期來看,美國需要一筆最新的大手筆投資,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總體而言,過去兩年來,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打擊巨大,復蘇速度也同樣迅速,背後也要歸功於大規模刺激計劃。
7月29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峰值到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創紀錄萎縮了19.2%,證實了新冠疫情衰退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

美國從衰退中恢復的速度同樣令人震驚。BEA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以18.3%的歷史性平均增速反彈。
這背後不乏激進的政府刺激——去年3月,為減緩經濟困境,政府提供了近6兆美元的疫情紓困資金,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則將指標隔夜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並通過每月購買債券向經濟注入巨量資金。
大規模財政刺激、聯準會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及新冠疫苗接種,使經濟活動得以快速恢復。
似乎是嘗到「甜頭」,拜登刺激經濟的計劃層出不窮,使市場對美國的經濟預測不斷增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7日發佈的報告將上個季度對美國今年和明年的成長率預測值從6.5%和3.5%,大幅調高到7.0%和4.9%。 (相關報導: 她是國家奪牌唯一希望,但國家卻不想給她飛東京機票!一位奧運角力選手的奮鬥旅程 | 更多文章 )
不過IMF也表示,做出這些預測是以美國大規模刺激計劃為前提,因此其中也蘊含風險——如果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嚴重分歧,這些計劃可能在國會面臨被迫縮減甚至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