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主教任命方式敲定 北京憂建交副作用

教宗方濟各在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後,立刻接納8位非法主教。(AP)

在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積極攻勢下,中共開啟一道門縫。梵蒂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九月二十二日在北京簽署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同樣管理十三億人口的兩位領袖交手第一回合,交出一張讓雙方都有面子的成績單:方濟各不負耶穌會的跨文化傳教使命,重返神州;緊縮宗教政策的習近平,面對危害人權的指責時,有了教宗撐腰。

雙方協商人選,教宗有最後否決權

「協議是為了牧靈,讓地方教會享有更大的自由、自治與組織的條件。」負責談判的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表示。在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後,教宗方濟各也立刻接納八位非法主教,包括郭金才、黃炳章、雷世銀、劉新紅、馬英林、岳福生、詹思祿,以及在二○一七年去世的涂世華。教宗說:「希望這能開啟新的歷程,克服過去的創傷。」歷經至少三位教宗、數十年的努力,中共統治下的天主教會終於全體與教宗共融。為了讓郭金才擁有獨自管理的教區,教宗也宣布成立承德教區。中共奪取政權後,千方百計切斷天主教徒與教宗的聯繫,並挑撥教徒。一九五八年開始「自選自聖」,中國教會分裂為受愛國會控制的地上教會與忠於教宗的地下教會。「天主教會不容許任何主教違背教宗意願,一旦這樣的人數過多,甚至會裂教。」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歷史學教授喬瓦尤里(Agostino Giovagnoli)指出。不過,教廷一直避免使用裂教兩字形容中國局勢,經過六十年,終於盼到浪子回頭。向來排拒外來勢力的中共,首次承認教宗是中國天主教徒的領袖,同意教宗在主教任命有置喙權。

三十多位地下主教問題懸而未解

即使已經昭告世人簽署臨時性的主教任命協議,但雙方堅持內容保密。不過,在方濟各當上教宗前就與他熟稔的義大利記者瓦倫泰(Gianni Valente)透露,方法應該如同一○年時雙方同意的模式,中梵代表諮詢意見後,把候選人名單交由教區選出一人,獲得中國政府同意後,將這一候選人提交教宗,而教宗有權否決。若教宗認為該人選不合格,程序重啟。瓦倫泰解釋:「這份協議之所以是『臨時性』,是因為選任的方式保有彈性,雙方在實驗階段還能繼續調整。」被視為教廷外交第二管道的「聖艾智德團體」(Comunità di Sant'Egidio)創辦人里卡迪(Andrea Riccardi)指出,這份協議就像中梵一起試車,每過幾年視測試結果修正車子的設計與性能。「這個妥協讓中國天主教團體、教廷與中國政府都能夠參與選任的過程。有人批評這是把天主教交到政治權力手中,甚至說這是出賣教會。但類似的模式過去已經在西班牙、葡萄牙發生過。」里卡迪表示:「這個協議不是結束一個過程,而是開啟一條道路。」教宗方濟各一番披荊斬棘後,前途依舊顛簸。天主教愛國會與主教團仍受到中共控制,三十多位地下主教的問題也是懸而未解。 (相關報導: 扁爆料中梵年底前將建交 將衝擊民進黨選情 更多文章

牧靈的協議而非政治協定

許多地下主教年事已高,將逐步退休。有的主教則得到中國政府承認,像是蘭州的韓志海、邯鄲的孫繼根。接下來「扶正」的可能是曾三度入獄的齊齊哈爾主教魏景義,在得知主教任命協議簽訂後,他說:「大家都在等著、祈禱著這份協議。」一些悲觀者更擔心的是,地下教會的部分成員可能覺得白白犧牲,抗拒加入愛國會,中國天主教會裂痕依舊在。八十三歲的賈治國因為拒絕加入愛國會,多次入獄或被軟禁,他說:「我沒有反對誰,我也沒有要挑戰政府,我也從不說政府壞話。我只是一個天主教的主教。」上海主教馬達欽一二年祝聖時,宣布效忠教宗、退出愛國會,從此遭到軟禁。當他對過往行為流露悔意,馬上被地下教會貼上「叛徒」的標籤,可見地上、地下教會修合不易。「中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地上與地下教會,差別在於彼此有沒有衝突。」來自高雄,曾在梵蒂岡電台工作二十多年,熟悉教廷外交事務的江國雄指出,「有的相安無事,有的分裂較明顯,不可一概而論。例如西安的前主教李篤安就很有本事,雖然是地下主教,但中共仍舊尊重他。」「非常清楚的,我們要簽署的是一個牧靈的協議,而不是政治的。政治方面還有時間,我們從關注中國天主教徒開始。」教宗方濟各提醒負責與北京協商的教廷團隊。教廷對外關係首重牧靈與福傳,擔憂被斷交的台灣偏偏教友人數停滯不前。台灣外交部一再重申,與教廷共享普世價值,可是近年來熱烈討論的同婚議題與天主教基本立場不同。教宗方濟各嚴禁死刑,廢死在台灣仍是少數人主張。台灣主教團睽違十年後,今年前往梵蒂岡述職時,教宗方濟各也關注了墮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