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項經濟數據轉弱,整體債務槓桿已高,金融體系面臨流動性風險,人民幣貶值,增加經濟下行機率,稍有不慎將衝擊全球金融體系。二○○八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殷鑑不遠。
美中對峙升高,川普(Donald Trump)強烈回應提高對中國的特別關稅,更在推特連發十文,「下令美國企業離開中國」、「我們不需要中國」,並質問習近平與美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誰是美國最大敵人?他除改稱習近平是敵人外,更抱怨鮑爾未大幅降息。
非金融部門總槓桿率大幅攀升
美經濟持續擴張,就業狀況良好,消費持續成長。但貿易戰衝突與全球經濟趨緩,企業對經濟前景觀望,投資走弱。美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意外低到49.9,是二○○九年九月以來首度跌破五十的榮枯水準。聯邦儲備理事多認為當前經濟狀況無法顯示經濟正轉弱,消費持續提振美國經濟,並不認為需要更低的利率,實施貨幣寬鬆措施還不是時候。
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持續放緩,中美貿易的不確定性讓市場擔憂經濟衰退到來。川普呼籲聯準會應大幅下調利率,並考慮下調薪資稅與資本利得稅,以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聯準會睽違十年半後首次降息一碼,但會議紀錄顯示,聯準會成員幾乎一致希望避免留下將持續降息的錯誤解讀。聯準會應只是預防性降息,並非降息循環起點。

隨美中因貿易衝突惡化,全球經濟局勢面臨更劇烈挑戰,美中關稅陸續開徵或提高,讓經濟活動與企業營運決策將面臨更多不確定風險。
尤其是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投資減緩速度更高於消費減緩,衰退的陰霾密布。近年來包括中央、國企、地方政府與民間部門,整體非金融部門總槓桿率由○九年的150%大幅攀升到一九年第一季的249%,這還不包括約三十兆到五十兆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且龐大債務依賴房地產做為抵押,一旦房地產價格大幅波動,勢必引發信用危機,不動產泡沫化將考驗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人民幣持續貶值恐加速資金外逃
一八年三月川普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農村和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明顯上升,顯示中小型銀行資產品質惡化。今年五月,人行與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包商銀行實施為期一年的接管。未能公布年報的一百多家城商銀行也紛紛被同業暫停交易,顯示中小型銀行正面臨流動性風險。
人行雖然也推出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機制,一年期LPR報價下降至四.二五%,新推出的五年期LPR為4.35%。這不無引導市場利率下降,希望利率市場化能降低實體經濟的信貸利率,適度紓緩流動性危機。但債市違約金額大幅攀升,讓金融不穩定性持續提高。
隨中美貿易衝突加劇,個別銀行流動性問題可能觸發金融體系連鎖效應,整體金融體系信用風險提高,恐將引發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相關報導: G7峰會知多少》貿易戰、英國脫歐、氣候變遷...7國領導人在法國小鎮的年度鬥智大會 | 更多文章 )
人行八月六日讓人民幣匯率貶破七元大關,頗有反制美國關稅的意味。但中間財與消費財需求彈性不同,關稅轉嫁給進口國程度不同,匯率放貶的效果也僅能部分抵銷關稅的加徵。川普提高關稅至30%,人民幣匯率能否對應大貶30%不無疑問。此外,人民幣持續走貶預期,恐將加深資金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