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六都變九都,劍指高虹安?

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直指,民進黨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就是衝著民調高的立委高虹安而來。(柯承惠攝)

挾四項公投「完封」之餘威,蔡英文總統一刻不停歇,召集縣市首長及派系領袖,在公投後政經局勢外,會議前曝光訊息指黨政高層有意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前,通過修改修改《地方制度法》,讓新竹縣市、彰化、雲嘉嘉等(合併)升格,以利民進黨明年初的提名作業;會後總統府發言人公開說法,則只提到與會者對「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有高度共識」,其餘「兩都」,則沒有明確說法。

搶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前修法,如何宏觀討論?

但不論六都變九都,或只處理新竹縣市一都,就民進黨而言,既是國會絕對多數,強勢修法不成問題;但是否符合蔡英文宣示,「台灣的國土行政區劃,必須以宏觀的視野進行討論」?就不無疑問。

首先,就時程論,立法院法定會期十二月底,就算加開臨時會到一月中下旬,能處理的時間不到一個月,不談其他重大法案,至少有迫在眉睫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以這麼有限的時間如何能達到蔡英文聲稱的「宏觀視野的討論」?

其次,新竹縣市合併之議早在九月就露出端倪,當時,民進黨英系領袖立委陳明文就直接表示異議,強調修法應符合「縣市平權」,並以中國幅員遼闊只有四個直轄市,台灣卻已有六個直轄市,這也是前立委林濁水聽聞執政黨有意將六都變九都時反諷譏諷,「小小台灣六個直轄市已大超過大中國,成為世界大笑話,不不過,台灣政客就是不怕笑,愈被笑愈勇,直轄市還是要增加,非令偉大復興大中國忌妒到死不可。」

第三,陳明文的質疑,不只是拿小台灣比大中國,關鍵點在為什麼是「新竹先行」?陳明文當然是為了所屬選區的嘉義縣市,就區域發展而言,新竹縣市合併基本在理,如果新竹縣市有此需要,嘉義縣市為何不被考慮?新竹有科學園區,別忘了今年九月,行政院長蘇貞昌才宣布打造嘉義科學園區,要翻轉南台灣科技廊道,少了合併升格的加持,談何翻轉?

20211217-新竹市長林智堅17日出席民進黨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的「台灣隊站出來 台灣行出去」公投說明會。(柯承惠攝)
新竹市長林智堅九月拋出縣市升格之議,得到府院黨高層的大力支持。(柯承惠攝)

人口數未達新竹縣市得,人口數已達彰化為何不得?

第四,有疑問的不只是嘉義縣市為何不能升格?就在公投投票前一天,彰化縣議會通過縣政府向內政部提交升格為直轄市的提案, 縣政府預計在二十五日送件,以趕上明年選舉。彰化縣人口數剛好超過一百二十五萬,根據《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人口聚居達一百二十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彰化提出升格的理由是「具有豐富歷史文化,位於南北交通樞紐,屬於全國工商重鎮,更是台灣糧倉」,簡單講,新竹縣市合併人口數都不足一百二十五萬,民進黨才會動念修法,如果新竹縣市能合併升格,不需要修法,就能有一套說法符合地制法規範的「在文化、經濟、政治及都會區域發展有特殊需要」的彰化縣,為何不能單獨升格? (相關報導: 嚴震生觀點:兩位民進黨市長想學非洲總統延任的把戲 更多文章

第五,新竹縣市合併人口數不過一百一十萬人,這也是為什麼早前提出修法降低「得設」直轄市人口數門檻為一百萬的原因,可想而知,此議一出,選舉算計的批評即紛沓而至,連陳明文都直言,一百萬這個數字毫無科學根據,完全因人設事,如果要降,不如降到七十五萬,則蘇揆故鄉、人口數八十萬的屏東縣,也能一起升格,陳明文的數字有科學根據嗎?實在說不上,這只是嘉義縣市合併後剛好的人口數,除非加上雲林縣,才能達一百三十三萬,符合一百二十五萬的門檻;同樣的,國民黨籍的新竹縣長楊文科立刻出手「反制」,主張要合併就竹竹苗合併,人口數達一百五十五萬,既不需修法,更符合「區域發展」的國土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