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角鏡】數位反烏托邦──史諾登自傳《永久檔案》導讀

史諾登2014年7月19日視訊現身HOPE紐約大會,與艾爾斯柏(左下)進行對談。(翻攝自HOPE官網)

看這本愛德華.史諾登的自傳可以得到很多共鳴,很多人知道史諾登做了什麼事情,有人認為他是英雄,有人認為他是叛徒,無論從什麼觀點看起來,史諾登的行為是超乎常人的勇敢。

尤其資訊科技帶來人類革命性的改變之後,史諾登讓我們警覺到──網路時代的烏托邦(Utopia),不一定是人類快樂的天堂,有可能是反烏托邦(Dystopia)的地獄。資訊科技發展不僅讓人類的生活更加輕鬆愉快,但也帶來不利的影響。

人工智慧讓白領階級丟掉工作;便利隨時上網的手機讓人生活不安;牽涉到龐大的社群網路帶來資訊戰爭;利用社群社交工程招募恐怖份子;個資外洩侵犯個人隱私;利用越來越有效的個人分析、同溫層效應,去擴大政治立場的衝突、減少政治對話的可能。甚至背後有國家支持的駭客和五毛部隊,嚴格管制人民的社會信用體系,利用虛假訊息──即所謂的假新聞,對民主國家的攻擊,進行資訊戰爭,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創造出來的虛擬貨幣容易洗錢並造成勒索軟體盛行等等,都是相當不良的影響。

愛德華.史諾登在自傳中詳細描寫自己的一生,他從小就是一個反抗叛逆的小孩,他的第一個駭客行為就是「就寢時間」,被父母強迫去睡覺,他感到不公平,他說他人生前2,000個夜晚,有許多是在公民不服從的運動中結束,哭鬧、乞求、討價還價,偷偷把家裡所有時鐘都弄慢好幾個小時。

這本書同時描寫他從小生長的環境,家庭的背景和父母相處的過程、喜歡的書籍和沉迷的電動玩具,他的父親是一位擅長航空電子系統的專家,曾經教導他,如果機器只是故障,你要修理它,這是對科技應有的基本責任,美國這個國家已經變成買新機器來取代修理故障機器,這樣的結果保證會出現「科技暴政」,助紂為虐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每天使用卻不了解的所有人。

史諾登跟所有的駭客一樣,對於科技有強迫症,非要搞懂一切才肯下線,不斷地在與科技競爭,早期在BBS網路上面的經驗,史諾登體驗到自由多元的網路風氣,尤其在假名和匿名的環境之下,霸凌和瑣碎事物的激戰之後,換個暱稱、戴上另外一副面具,一切就能夠重來,甚至可以聲討原來的自己,這樣的網路環境讓史諾登感到悠遊自在。

他在青少年的求學時代過得並不是非常愉快,再加上父母的離異,讓他有一段艱難的日子。後來他因為愛慕一個叫做小梅的女生,一頭栽進網頁設計的領域,他也用心取得微軟認證專家(MCP)、微軟認證系統管理員(MCSA)和最高等級的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MCSE)的證照,這些對他未來的工作都產生很大的幫助。 (相關報導: 「這是一本政府不希望你閲讀的書」史諾登出新書揭密,美司法部提告欲阻斷收益 更多文章

美國對於資訊人員的安全許可身家調查(security clearance)有相當嚴格的規定,一般可分為三種,信任、機密及最高機密,最高機密等級還可以進階是否符合接觸敏感隔離資訊的資格,尤其最高機密以上的登記申請核准程序,往往會耗費一年以上,史諾登出生公僕家庭,幾乎每個人都曾經過各種程度的身家調查。他曾經從軍報國、沒有前科、沒有嗑藥,唯一的負債是學貸而且從來沒有欠繳貸款的紀錄,雖然曾經有一些亂七八糟的上網貼文,但是在經過三次全範圍的測謊之後,他拿到了敏感隔離資訊的最高等級的許可,還遇到了人生摯愛,他22歲,站在世界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