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獨角獸」來了!螞蟻集團登陸上海、香港IPO,估值超過1500億美元

螞蟻集團,螞蟻金服(BBC)

一隻「超級獨角獸」(估值超過千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即將登陸中國上海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

螞蟻集團上周正式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所和香港聯交所提交招股文件,這意味著螞蟻集團正式開啟A+H上市之旅,此次上市也有可能創造史上最大規模IPO(首次公開募股)的紀錄。

2011年脫胎於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集團,是中國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的母公司。其在招股書中披露,「我們將公司命名為『螞蟻』,是因為始終相信:小,即是美好;小,蘊含力量」。

通過小微金融服務,「螞蟻」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在私募市場估值超過1500億美元,早已成長為「大象」。這很可能意味著,上市成功後,馬雲及其團隊打造出繼阿里巴巴之後第二個萬億級企業。

螞蟻獨立之初,曾身陷股權爭議;而將消費、科技和國際化作為未來戰略的螞蟻,也與諸多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一樣,在中國國際環境快速變化的當下,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史上最大IPO

螞蟻集團上市在即,但並未透露集資規模。路透社援引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預期其總集資額最高可能達300億美元。如果達到這一數額,意味著螞蟻上市將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宗的IPO。

分析人士估計,螞蟻集團當前估值2000億美元左右。而港交所規定,擬上市企業,如果估值超過100億港幣,流通股需要不低於總股本的15%。照此比例測算,螞蟻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共同募資規模應在300億美元左右。

馬雲在紐交所
Getty Images 阿里巴巴2014年在紐約上市,規模達250億美元,創下歷史記錄。

數以百億的募資用來幹什麼?按招股書中披露,這筆錢的用途符合螞蟻「消費、科技、國際化」的戰略方向——本次發行將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字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並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具體來看,40%將用於進一步支持創新、科技的投入,30%助力數字經濟升級,20%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10%加強全球合作並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與馬雲旗下另一上市巨頭阿里巴巴不同的是,阿里當時持股比例較大的是日本的軟銀集團和雅虎,馬雲和管理團隊持股不到10%,按照「同股同權」架構失去絶對控制權。螞蟻則無此憂慮,招股書披露,馬雲本人持股8.8%,並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合計控制50.5177%的螞蟻集團股權。這代表馬雲通過持有單一類別的普通股股份的投票權,已對公司擁有絶對控制權,無需通過持有擁有額外投票權的股份控制公司。

十位來自全球各地的阿里巴巴生態伙伴敲響上市銅鑼。
Getty Images 去年11月,阿里巴巴也以"二次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

盈利模式

史上規模最大的IPO背後,是這家脫胎於中國市場的金融類公司的擴張野心。

上半年中國經濟萎縮的情況下,螞蟻集團的利潤仍在逆勢上揚。招股書披露,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淨利潤達到219.23億元,同比增長1158.7%。

儘管如此,新冠疫情對中國整體消費帶來的衝擊,依然對螞蟻集團的數字支付服務和消費信貸、小微經營者信貸的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 (相關報導: 捷克參議長政大演說》感謝年輕世代勇於發聲 2位女性搭檔成「台捷合作」範例 更多文章

但另一方面,數字金融科技平台業務的強勁增長,還是推高的公司的利潤,背後主要得益於用戶的「黏性」。換言之,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的用戶,越來越多地選擇使用平台上的餘額寶等理財產品,花唄等信貸產品,以及相互保等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