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節閤家團圓的日子,113都會爆線,每到農曆除夕、初二回娘家這2天,社工員更常是電話接到手軟。」113保護專線主任林曉文苦笑著說,113保護專線自2001年成立以來,前幾年進話量均呈激烈攀升,近年才逐漸穩定下來,去年總進話量16萬8470通,平均每天461.5通;值得一提的是,受暴本人打電話進來的比例明顯增加,顯示國人已愈來愈瞭解並能善用113專線。

113究竟在保護什麼?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表示,多數民眾雖知113是支保護專線,卻很少夠清楚說出,它是支針對家暴、性侵害、性騷擾、身心障礙保護、老人保護、兒童少年保護設置的六大功能「救命電話」。另與警方110、119不同的是,113也提供了簡單的心理、情緒、關係及法律諮商服務,所以,它也是老弱婦孺們需要傾訴時的好朋友。
更甚者,因應國內外籍配偶人數持續增加,113還逐年增加了「同步口譯」的功能。現在只要電話一撥通,就可視來電者的需要,提供包含英語、越南語、泰語、印尼語、柬埔寨語等多達5種語言選擇的三方通話口譯服務,以求確保溝通無障礙。
張秀鴛說,由於113是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免付費專線電話,所以無可避免地,會有一些無聊的騷擾電話,對方往往一接通就掛斷,也可能完全不出聲;以去年為例,全年就有4萬多通無效電話,比例雖已較歷年略減,但仍占總進話量的24%。



「媽媽打我 我就打113」 學者盼家長把握機會教育
「老師說如果媽媽打我,我就可以打113哦!」銘傳大學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戴世玫說,常有朋友向她訴苦,家裡上幼兒園的孩子每每做錯事,為娘的棍子都還沒拿出來,小鬼頭竟就「先發制人」,真令人不知該高興113宣導做的好,還是該生氣現在的孩子實在太人小鬼大。
戴世玫表示,對於連幼兒園都能落實113保護專線的宣導工作,她還是覺得應給予高度的肯定。至於面對孩子的「測試」,她建議父母,千萬不要露出被嚇到的表情,反而應該藉機教育孩子,「若爸媽真的虐打你,你當然可以打113;但若沒這樣的事、你卻打電話,就跟亂打119、110一樣,會害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電話打不進去,那就太不應該了!」 (相關報導: 家暴陰影》「女人水性楊花被打是活該!」她向公婆求助,竟得到「妳自己要檢討」 | 更多文章 )

怨偶仍要被迫見面 受暴家庭難過好年
林曉文說,統計顯示,每天晚上7點到11點、連續假期、一年三節,或是易導致情緒躁動的夏天,由於家庭成員往往被迫必須與家中的「危險因子」或「不定時炸彈」接觸;影響所及,這些一般家庭最期待的團圓時刻,反而是113保護專線進話量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