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領袖教育學院邀經濟部長 暢談人工智慧創新契機

第9屆「南方領袖教育學院」系列座談會,邀請到經濟部沈榮津部長,暢談人工智慧浪潮下產業創新契機。(圖/徐炳文攝)

科技日新月異,在AI及大數據蓬勃發展下,第9屆「南方領袖教育學院」系列座談會今(22)日,邀請到經濟部沈榮津部長,暢談人工智慧浪潮下產業創新契機,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陳政聞親自迎接部長到來,他表示,此場次報名人數為6場以來最多,可見對部長所談能源政策主題非常有興趣,百忙中能邀請部長到來,表達熱烈歡迎。

沈榮津提到,人工智慧、行動應用、雲端、物聯網將是臺灣經濟成長新引擎,根據對臺灣100位中、大型組織決策者調查,針對數位轉型趨勢,2018年新興技術投資重點以人工智慧最受企業重視。首先人工智慧概念是從深度學習開始,這是一種運算模型,模仿大腦神經的運作方式去認識資料,找到資料裡的規則,接著進到機器學習,透過統計學的概念,利用大量資料訓練機器,讓機器能如人一般的預測、選擇或是輔助決策,最後到人工智慧。

沈榮津指出,發展AI的關鍵條件以要有非常多的運算能量「大量資料」為首,頂尖的AI科學家,在特定領域自動的標註數據機制,以及要有非常多的運算能量。再來是自動標記技術,以「美圖秀秀」為例,全自動標記可不斷提升修圖品質。

沈榮津強調,人工智慧四波浪潮,從互聯網、商用、感知、到自主AI四階段。談到創新應用案例,以Samsung為例,Family Hub冰箱可處理更複雜自然語意互動,更善解人意。用戶可透過講話的方式控制家電,且家電會透過AI分析講話者聲調,辨別下達指令的用戶。

再以冷氣大金為例,針對空間、空調和照明搭配設計,把能源效能發揮到最佳,分析辦公室內空調對工作者的影響,調整至最舒適狀態,有助於提升其工作效率;利用物聯網,將「訂製空氣」嶄新的服務推向市場。再以Samsung說明利用AI提升影像品質,近年電視雖具有8K的硬體規格,但往往獨缺8K的影音內容,藉由AI晶片及演算法的配合,使得內容提供商傳遞低階畫質即可,讓過去舊影片也可獲得8K畫質的呈現。

成本大幅降低 解決了人力短缺問題

沈榮津坦言,以台灣和明紡織為例,42年台南老紡織廠黏牢Burberry、Armani秘訣,只做天然纖維,不衝量、不外移並且專做高單價、工序複雜的格紋布,但他成功導入Google雲端機器學習,透過AI大數據,電腦比對歷史資料庫,第一層,先判斷是格子或條紋;第二層,判斷織紋細節。

第三層,再依織紋種類細分,如今研發流程可縮短至兩天到三天,有效簡化舊有作業方式及流程。鋼鐵目前需要大量的客製化服務,但要實現高產量到高質量的轉變,核心就是提高良品率,中鋼導入IBM 的 PowerAI 方案,透過人工智慧的技術可節省掉 90% 鋼坯品質的判定和人工資源,使得成本大幅降低。

沈榮津說,關於雜誌專題所說的58秒的競爭,沈部長表示,單機就能做到58秒製造完全不同的產品,是供應鏈、生產及客戶服務完全連網,點對點、單對單之間,反應速度大幅加快後的成果。在物聯網的世界裡,最重要的是伴隨產品而來的服務,而不是產品本身。 (相關報導: 危亡時刻談「鴻蒙」,任正非霸氣依舊:華為做得若比Google好,將不利美國稱霸世界 更多文章

充分利用大數據,為客戶創新產品和服務。一家在台南的30年紡織老廠,利用導入雲端平台,把生產系統跟上游的業務,採購系統和下游的客戶整合在一起,生產數據自動分析後,回饋到生產線最佳化調整,協助提升流程管理。智慧化等於解決了人力短缺的問題。

沈榮津說,人工智慧、行動應用、雲端、物聯網將是臺灣經濟成長新引擎。(圖/徐炳文攝)
沈榮津說,人工智慧、行動應用、雲端、物聯網將是臺灣經濟成長新引擎。(圖/徐炳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