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朝鮮半島38度線的板門店非軍事區,一棵楊樹差點引發朝鮮半島戰火重燃。數十年來重兵相向、緊張肅殺的38度線曾遭遇幾次危機,戰火幾乎重燃,楊樹風波是其中之一。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1976年8月18日,美韓士兵對非軍事區內這棵楊樹修剪枝杈,受北韓軍人阻撓,雙方發生衝突,廝打中北韓軍人奪下美軍斧頭和棍棒用作武器,一名美軍軍官當場被打死,另一名受重傷,送醫院後不治身亡。雙方都有傷員若干。
事情驚動了平壤和華盛頓。美方決定必須作出強硬姿態,表明態度。
於是調兵遣將,飛機大砲保護砍樹行動,還制定「突發計劃」,裝備清單上包括航母、B-52轟炸機,攜核彈頭的B-111轟炸機,海路空齊備戰。
當年隨部隊去執行這項特殊任務的六位美軍士兵最近跟BBC記者拉克赫斯特 (Toby Luckhurst)分享了他們對那次衝突的記憶。
雖然「共同警備」,但雙方的敵意毋庸置疑
38度線非軍事區內有一小片區域,叫共同警備區(JSA),根據1953年板門店停火協議設立。美國總統川普就是從那裡踏上北韓土地的。
1976年,楊樹事件發生前,美韓和北韓的軍事人員在那裡可以隨意走動,相互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
佛格森(Bill Ferguson)是駐守JSA的美軍士兵,當年18歲。他的上級軍官是伯尼法斯(Arthur Bonifas)上尉。伯尼法斯上尉主張以勢壓人,通過強勢來迫使北韓允許美方和南韓人員在JSA區域內來去完全自由,不受約束。
佛格森說,當時派駐JSA的美軍官兵身高至少要6呎(183公分),就是以勢壓人戰略的具體體現之一。他記得,在JSA的美軍官兵跟北韓軍人完全合不來,但後者偶爾也會用一些官方宣傳品跟他們換萬寶路香煙。
在JSA區域內,雙方人數和允許攜帶的武器裝備有嚴格規定。雖然「共同警備」,但雙方的敵意毋庸置疑,一方的挑釁往往導致暴力衝突。
佛格森在那裡服役期間就曾親眼見到一名美軍士兵不小心把吉普車開到板門閣的後面,結果被北韓人擰斷了胳膊。
那裡還有一位美軍軍官,中尉齊爾卡。他讓下屬去巡邏時帶著大棒,必要時作為防身武器,平時則可以用來敲打北韓軍營的牆壁和窗戶。
佛格森的戰友畢爾博記得,齊爾卡親自帶隊出去巡邏,有一、二次遇到不該在某個地方出現的北韓軍人,就會用棍棒揍他們。畢爾博說,打得不太狠。雙方這種充滿敵意的小動作一直不斷,積怨在平靜的外表下奔突。
非軍事區上空響起了淒厲的警報聲
沿不歸橋往南走,可以看到那棵楊樹,位於JSA韓方一側。它挺拔高聳,枝繁葉茂,擋在美韓聯軍第5觀測站和朝軍第3觀測站之間。美軍覺得視線受阻,需要修理枝杈。
第一次去,被北韓人擋住了,說JSA涉及地貌、牽動草木的活動都必須得到雙方許可。第二次遇到大雨傾盆,也沒有成功。
據史料記載,開始砍樹後沒多久,朝鮮人民軍上校朴哲帶十數人趕到,要求美方停止砍樹。伯尼法斯不加理會,敦促工人繼續作業。
朴哲於是調來數十名援兵,向伯尼法斯的人發動攻擊,混戰中北韓軍人用美方的棍棒斧頭把伯尼法斯上尉和巴萊特中尉一頓狠揍,前者當場喪命,後者重傷,後來不治身亡。
非軍事區上空響起了淒厲的警報聲。所有駐軍進入緊急備戰狀態。情況迅速上報到華盛頓。

「他們殺了兩個美國人,如果我們沒有任何行動……」
時任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情況通報會上表示:「他們殺了兩個美國人,如果我們沒有任何行動,他們以後還會做同樣的事。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他建議攻擊北韓軍營,這樣抓到肇事元兇的可能性就很大。這個建議最後被否決了。
政界和軍方領袖在如何回應的問題上爭論不休,但有一點大家意見一致:那棵樹必須砍掉。司令官們最後制定了一項氣勢洶洶的修剪楊樹行動計劃,代號為「保羅.班揚行動」。保羅.班揚是美國民諺傳說中的伐木巨人。行動日期定在8月21日。
北韓方面對這次修剪楊樹行動可能有什麼反應,是華盛頓關注的另一個問題。為防範計,華盛頓制定了「突發計劃」,準備一旦北韓動武,美方有備無患。計劃清單上甚至出現了核彈頭。
「這些人真不知道馬上要出大事了」
約翰遜當年是美軍下士,19歲。他所在的連隊駐扎在JSA外面的自由鐘軍營。修剪楊樹行動前夕,他開車送上司去開會。進門時正好一名中尉在問,他所在的部隊和駐地會怎樣。
約翰遜記得,當時那位軍官轉過身去,用粉筆在黑板上相關地點上畫了個X,然後轉過身來,對著發問的人說∶「還有別的問題嗎?」
約翰遜那天晚上有任務,要在自由鐘軍營布埋炸藥,萬一北韓方面發動攻勢,就把軍營炸毀。完成任務後,他駕車到JSA跟戰友會合,途中要通過美韓軍人守衛的檢查站。他記得當時自己覺得有點滑稽,心想這些人真不知道馬上要出大事了。
佛格森和畢爾博那天晚上也有任務:守衛不歸橋,阻止北韓軍隊開車進入JSA,阻撓楊樹修剪行動。
空氣在顫抖,有人開始嘔吐
他們記得,當時有隊友在那種緊張和壓力下精神奔潰,開始嘔吐。大家陸續從軍營開拔,眼鏡蛇直昇機離地盤旋,隨時準備升空。順著大路望過去,可以看到一卡車一卡車的士兵,全副武裝,就像大戰前夕般的陣勢。
直昇機裡有一名上尉尚納,當年27歲。他記得當時自己和戰友們心裡都希望不要打仗,但看到備戰的陣仗,又由衷地自豪。
約翰遜的一名戰友,19歲的下士布朗,今天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唏噓不已:「覺得真是有點荒誕......我們1950年到這裡,現在因為一棵樹,居然一切都將付諸東流。」
從來沒有見過那麼長的電鋸
圖瓦季奇是在場的一名工程兵上士,25歲。他頭天晚上練了一個通宵,可以熟練操作這些工具了。他曾建議乾脆用重型機械把那棵樹砍掉,但軍官們擔心,萬一北韓方面出兵干預,可能會來不及把重機械運走。這樣,最後只能手工砍楊樹的枝杈。
圖瓦季奇對那次行動記憶猶新。「我們得架起梯子,爬到樹頂,一個人在垃圾車駕駛艙後面鋸一根樹杈,我負責砍另一根,他的電鋸差不多就挨著我的腦袋。」
美朝雙方的大砲都瞄準了這棵楊樹
與此同時,一輛輛滿載北韓官兵的卡車和大巴在美軍注視下陸續趕到現場。
畢爾博記得,他當時眼看著北韓人在對面架起機槍,自己大量了一下四周,想找個可以藏身的地方。當時美朝雙方的大砲都瞄準了這棵楊樹,「全都瞄準了我們」。
一些美軍士兵和跟美軍一起行動的南韓特種兵記得當時他們偷偷把重型武器藏在沙袋裡,用卡車運進了非軍事區,部分南韓士兵甚至把闊刀地雷綁在胸前,手裡握著引爆器,還用言語挑釁對方。
約翰遜當時站在佛格森和畢爾博附近。他能聽懂不少朝鮮語的罵人髒話,「我告訴你,那些人可沒少說髒話」。
不過,北韓方面沒有出手。楊樹枝杈修剪完畢,美韓軍人和工程兵迅速撤出共同警備區。整個行動從頭到尾持續了45分鐘。
北韓表示遺憾,強調絶不會率先挑釁
楊樹事件之後,JSA修改了規則,砌起了水泥路障,將聯合國軍事人員和北韓軍人分隔開,雙方雞犬相聞而不相往來。
美韓聯合砍樹行動結束後,北韓以人民軍最高司令的名義發表聲明,對8月18日的事件表示遺憾,強調己方絶不會率先挑釁,但如果遇到挑釁絶不會坐視。
8月23日,美國國務院對朝方聲明表示「遺憾」,「突發計劃」停止執行,因為砍樹而差一點導致朝鮮半島戰爭重新爆發的"無厘頭"衝突宣告結束。
據約翰遜回憶,他們駐地附近的村鎮有不少酒吧當時生意大受打擊,因為一個多月沒有美韓軍人光顧,有些都快關門歇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