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21日正式宣佈成立,成員組成涵蓋經濟學者、機械工程專家及電動機車產業上中下游業者,共同為電動機車產業發聲。記者會中,協會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率先公布「臺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白皮書」亮點,另也公布消費者調查報告,曝光消費者選購電動機車的兩大關鍵是「購車補助」與「友善環境」。
協會特別委託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白皮書中的消費者使用行為報告,大數據營運長林慧珍指出,台灣消費者環保意識大為躍升,電動機車使用者的購買關鍵中,高達61%民眾是因為電動機車「節約能源,友善環境」。而有意願購買電動機車的潛在消費者中,高達86%是受電動機車「節能環保」特質所吸引。由此可知,台灣民眾環保意識提升,直接影響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
根據白皮書中的消費者民調結果顯示,「購車補助」(69%)、「友善環境」(61%)、「換電便利」(38%)是吸引電動機車使用者的三大關鍵原因。由此可知,政府政策帶動、民眾環保意識提升,以及產業技術突破解決里程焦慮,帶動台灣民眾的消費行為轉變,推動產業起飛。
近年空氣污染是國人最關注的公共議題之一,依據環保署公布的移動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範之機車六期排放標準以及現行車輛平均排放資料顯示,傳統燃油車的排放懸浮顆粒是電動機車近50倍、氮氧化物是7倍、碳氫化合物是10萬倍、一氧化氮排放量是370倍。在機車王國的台灣,電動機車的推動能有效改善空污問題。除了減少污染排放,電動機車用電量省、高效率,騎乘電動機車一天,只等於電鍋煮飯一小時。
「2019年是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元年!」王健全理事長表示,台灣長期面臨空氣污染問題,電動機車能減少污染物排放,世界各國都透過各種政策鼓勵電動機車發展。過去機車王國與電子產業的豐厚基礎,讓台灣電動機車擁有領先全球3-5年的優勢技術,政府應把握機會推動產業發展,同時協助空污治理,守護民眾健康。 (相關報導: 荷蘭打擊空污大作戰》阿姆斯特丹2030年全面封殺燃油車! | 更多文章 )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立法委員趙天麟也到場祝賀協會成立。趙天麟說,他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馬拉松愛好者,同時又身處在工業城市高雄,對空污議題感同身受。產業發展並非個別廠商得利,而是重要的健康議題,希望透過智慧移動載具的使用,讓移動污染源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