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杜拉克─找到正確的問題比找到答案更困難:《創意提問力》選摘(4)

想要與對方建立良好的關係,絕對不能隨便問問題!(示意圖,取自pixabay)

重要且困難的工作一向不是去找到正確答案,而是找到正確的問題。──彼得.杜拉克

2017年6月,上海一處新開放的活動空間迎來第一批訪客,這些人快速沉浸在他們從未體驗過的情境氛圍中。他們先坐下來完整欣賞一場結合了音樂與詩歌的音樂會,接著,他們去一個建築尺寸如實物大小的展示區裡逛逛,裡面有一些市鎮裡的尋常風景:一座有池塘的公園,池子裡還可划船;一處戶外市場,設有兒童遊樂區;另外還有一間咖啡廳,坐滿了閒聊的顧客。你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重點在這裡:他們是在一片漆黑當中體驗這一切。他們東絆西倒,他們撞上東西。他們大笑,但同時也很困惑。誰都沒辦法好好完成這趟旅程,只能仰賴專業且機敏的導覽員,而這些人當然都是盲人。

這場活動名為「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是安德烈·海勒奇(Andreas Heinecke)的精心傑作,1989年時他在德國法蘭克福打造出第一個場景。如今,他所創辦的社會企業在幾十國營運,一方面為盲人創造就業機會,一方面也讓明眼人了解盲人如何過生活。千百萬訪客都去體驗過,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引發人生改變的重要時刻。

這一切都從一個問題開始,精準來說,是一個經過重新建構的問題。30多年前海勒奇任職於一家電台,他從一位經理口中得知,有一位前員工即將再度回鍋。這位男士出了一場嚴重車禍,他受了傷,因此眼盲,但是他希望能再度就業。電台請海勒奇協助這位同事,讓他重新回歸職場。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因為海勒奇全無協助這類人士的經驗,但是,他馬上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讓有這類殘疾的人也能做一些合乎職場標準的工作。直到他深入理解同事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之前問的問題太過簡化了。他把問題轉了個彎,變得更正面:什麼樣的工作場合能讓盲人發揮他們的相對優勢?「黑暗中對話」這個想法就這樣竄入他心裡,點出一條路,成為他的終生志業。

很多重大的進步就是這麼來的。人們用後來證明可發揮觸發作用的方式重新建構了問題,這類問題消除了思考的障礙,不再受限於過去的假設,並把充滿創意的能量導入更有益的管道。一直覺得被困住的人,忽然之間從中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受到激勵而開始努力。

這樣的洞見如何能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經營工作與人生。如果要靠提出更好的問題才能找到更好的答案,那會如何?你要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將會看到很多深富創意的人在各種情境下奮鬥,並理解營造特殊條件、使得我們比較容易聽到並注意到可用於切入問題的新角度,是有可能的。養成習慣,先停下來重探問題、別急著提出答案,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在探索這些方法之前,得先說服你付出這些努力是值得的。你要先能識別某些類型提問當中蘊藏的力量,並避開陷阱、不要悶著頭去解決以老套方式呈現的難題。 (相關報導: 樂觀是可以練習的!心理諮商師教你一招,學會用正能量思考 更多文章

每一次突破的背後都有一個更好的問題

追溯任何創意性突破的原創故事,我們很可能會發現轉捩點就是有人改問不同的問題之時。身為一個長期研究創新的人,我不斷看到這一點;這方面的故事說也說不完。舉例來說,來看看快照的原創發明。攝影術比柯達(Kodak)創辦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更早出現在世界上,1854年出生的他,很年輕時就對攝影感到興趣。24歲那年他做足準備,要去闖蕩各國,此時他發現要隨身攜帶精密又昂貴的攝影設備是一項大工程。就速度和品質來說,捕捉攝影畫面的技術多年來穩定進步,但是一般認為攝影是一項專業人士、或至少是認真且富有的熱情愛好者才能從事的活動,這樣的假設仍存在。伊士曼在想:能不能把攝影變得不那麼麻煩,讓一般人更容易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