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規模最大的台灣同志遊行今年恢復舉辦實體活動,這個已經有20年歷史的活動一路走來篳路藍縷,代表了台灣性別平權的成果,但也仍有進步空間。而反觀中國,則是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回頭。
每年十月最後一個禮拜六在台北舉行的台灣同志遊行,從2003年第一屆有數千人到2019年同婚通過有20萬人參與,逐漸成為亞洲最大的同志平權活動,參與的社群包含了LGBT+社群,也就是同雙跨(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社群。

活動吸引的不只是台灣本地的人們,以往也有來自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的同志團體參加,在中國祭出禁止團體和個人到台灣觀光的「禁台令」之前,甚至還曾經有北京的知名同志夜店、中國的社群參加活動。
但近年中國開始打壓多元性別,推行「陽剛之氣」,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封殺LGBT+社團,2009年開始的中國多元性別活動「上海驕傲節」2020年突然宣布停辦,各項同志活動只能轉為地下化。如果以比較保守的5%來算,中國也有7千萬同志人口,更不要說近2千萬「同妻」,也就是莫名嫁給男同志的女性,他們的壓抑和悲劇還看不到終點。

反觀台灣在2019年通過了同性婚姻專法之後,根據一些民調的結果顯示,社會對同志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例如彩虹大平台所作的民調,幾乎每項支持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像是針對身邊的人是同志,包括同事、同學、行政首長、民意代表、親戚等,都在64%至73%之間,顯示台灣社會上對同志接受度逐漸增加
此外,在參政方面的性別議題上,台灣表現的確是比多數的亞洲國家亮眼,2022年11月九合一選舉,22直轄市及縣市中,候選人共有24位女性,創下30年來最高紀錄。政壇上也有公開出櫃的同志能夠躋身議員之列,他們的政見也不只是限於爭取LGBT+社群的權利,而是同樣關注並監督地方的各種建設與施政,和一般議員沒有什麼不同。
政府官員中,也有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第一任部長唐鳳,雖然幾乎大家都知道她是跨性別者,但是比起唐鳳的性別認同,媒體或者外界更關注的是她在提升台灣數位環境與網路安全上的表現。 所以在很多媒體質疑中共二十大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常委名單不是打破慣例的沒有女性或者女性比例偏低的時候,台灣人會覺得匪夷所思,因為公開出櫃的同志、跨性別人士都能從政,女性參政又怎麼會有問題?
亮眼的背後
聽起來,好像台灣在性別平權的方面是好的不得了,但是細究起來,可能也不是如此,從「引以為傲」、「亞洲第一」的同性婚姻專法來看,台灣現在也不過就是在「做半套」的「容忍」階段,並非真正的平等。
跨國婚姻、兩岸婚姻、收養子女、人工生殖等方面,LGBT+社群不是受到差別待遇要不然就是完全禁止,例如同性婚姻在台灣,外配必須是該國也承認同性婚姻才能來臺依親居留、中國不承認同性婚姻,所以「陸配」這個詞在台灣一定是異性戀專屬。 (相關報導: 普京的「能源炸彈」比「核彈」更可怕!冬將軍發威、共和黨勝選,美國恐不再力挺烏克蘭 | 更多文章 )
異性婚姻能做的,同性婚姻不一定可以,也就是一樣是國民、但是異性戀視為理所當然的權利,同性婚姻卻不能享受相同待遇,雖然立法院正在討論修法,不過也就停留在討論的階段,連臨門一腳的階段都還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