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欄:Trump稅改或妥協共和黨,成效難竟全功

在美國選舉人團正式投票確認Trump作為美國第45任總統後,Trump行情更是如虎添翼,推動因素主要是市場對於Trump新政的熱衷期待,其新政內容是以財政政策為基礎,進而衍生出降稅、貿易談判以及解禁金融、能源等法規限制,其中各界莫不期待的即是Trump稅改方案,包括將企業稅降至15%、針對滯留海外約2.4-2.6兆美元的企業累積盈餘課徵一次性10%稅率等,雖然共和黨於2016年中時亦提出稅改方針,但兩造雙方內容多有重疊,因此本文將會把兩者列出並略作解釋,惟後續討論均以Trump版本為主。另文中引用關於政策對於政府稅收及GDP影響則是取自於Tax Foundation(成立於1937年,其作為華盛頓特區之智庫),但本文主要針對就企業稅制改革對金融市場及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討論,而Trump其餘政策仍會對市場有所牽動。此外,美股、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在Trump當選後漲得又快又急,先是企業降稅、金融及能源監管可能解禁激勵Dow Jones上看2萬點歷史紀錄,同時在財政刺激可能促使通膨升高並加快Fed升息的背景下,美10年債殖利率亦上衝至2.6%關卡,美元指數則在海外盈餘可能匯回及可能加速升息的情況下走強至14年新高,惟這一切看似美國獨強的情況下是否真能夠如市場應驗?降稅固然是好,但對於部分產業如金融業及營建業擁有大量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產業來說可能在法案通過之際會迎來短空,另海外資金匯回是否真能刺激經濟及就業,還是最終流向庫藏股購買?均仍是未定之數。最後,現在金融市場是否已過度反應?目前市場多以Trump稅改方案為主流,但最後在立法通過時一定會與共和黨版本有所折衷,如共和黨即規定新增貸款利息費用不能扣抵稅款,且其將企業稅降至20%而非15%等等。另不論是Trump或是共和黨版本後續均會面臨美國財政赤字增加以及調高債務上限問題,進而再度展開協商而產生不確定性。

Trump與共和黨稅改對2016-2025年經濟成長影響

若依據Trump版本則美國政府在2016-2025年間將會短收4.4-5.9兆的稅收,共和黨版本則是會短收約2.5兆的稅收,其中我們列出兩個版本在企業稅改革方針不同之處(詳見表1~表4)

  • Trump將企業稅降至15%,共和黨則是降至20%
  • Trump允許企業若不選擇投資支出一次性抵減則可使用利息費用作為稅收的減項,但共和黨版本則規定新增貸款的利息費用不可扣抵
  • Trump未明確訂定商業實體(Pass-through business)是以個人稅(新制最高33%)或企業稅課稅(15%),共和黨則明定商業實體最大課稅稅率為25%
  • 共和黨擬限制企業淨營業虧損抵減限額為90%
  • 共和黨擬將美國稅法改為*屬地徵稅制度及**依目的地課稅

從企業稅改革方面可看出,Trump對於企業稅制的改革較具野心,但後續對於未來美國政府的資金來源就構成相當大的壓力(本文後面將提及政府債務上限問題)

*屬地徵稅制度:凡具有境內來源所得者皆一體課稅,不管課稅主體是居住者或非居住者。

**依目的地課稅:取消對出口利潤的徵稅(產品出口到國外者不論是在何處生產,獲利都不用繳納美國所得稅)及進口支出的扣抵(進口產品不論是在哪裡製造都須繳納美國稅,即不再對進口成本減稅)。 (相關報導: 川普的美國》餐廳女侍遇奧客 收據上留言:服務很好,但我不給黑人小費! 更多文章

FB001
 
FB002
 
FB003
 
FB004
 

稅制改革對企業之影響

此次美國將進行一次廣泛且全面性的稅制改革,其中企業稅制的革新更是推動此波Trump行情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接著我們將探討此次改革對於美國企業的影響,其中以1.降低企業稅2.取消企業替代性最低稅負3.一次性投資支出抵減及利息費用扣抵之選擇4.取消稅法第199條及其他企業費用可扣抵項目5.企業境外累積盈餘匯回課稅6.針對商業實體課稅7. 將美國稅法改為依目的地課稅等七項為討論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