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內共有78個器官,但未來可能要增加為79種了!愛爾蘭醫學研究人員證實,人類消化系統內的腸繫膜不是一個不重要的「附件」,而是一個連續性、獨立結構的器官。目前醫學界尚未得知腸繫膜實際作用為何,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未來這些發現,可望有助腸胃疾病的治療。
「腸繫膜」曾被認為只是「附件」
身體器官的定義,是由不同的細胞和組織所構成的結構,完成特定的功能,並與其他器官組成各個系統。醫學界過去認為,位於腹腔中連結腸子和腹壁的「腸繫膜」(mesentery),是分散、片段的結構,腹膜的雙層皺摺,其作用不明,常被視為是懸吊、固定腸管的部分,從腸子一直附著至腹部內壁,許多醫生仍認為腸繫膜只是一些不同的膜所組成。

然而,這些醫學知識將要重新建構,因為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Limerick)研究員科菲(J. Calvin Coffey)指出,過去100年,解剖學對腸繫膜的認識有一些誤解,腸繫膜被視為一種不重要的人體結構,但根據精密顯微鏡觀察,發現根本不是如此。
科菲仔細地觀察腸繫膜,他在2012年時提出「腸繫膜」是一個連續的帶狀組織,和研究團隊花了4年的時間,不斷反覆解剖,收集更多的證據。科菲團隊在2016年醫學期刊《刺胳針腸胃與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發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內容列舉相關實驗證據,闡述為何要把腸繫膜分類為器官,認為腸繫膜既然為連續性結構,那麼極有可能得知疾病狀況在腹腔內擴散、蔓延的原因。
This is the mesentery, the "new" organ you didn't know you had https://t.co/2gyreIsWDD pic.twitter.com/blehzlb3ko
— CNN (@CNN) January 4, 2017
定義「器官」言之過早?
科菲認為,「人類身體中有一個至今尚未被承認為器官的組織」,腸繫膜在人體內是重要的角色,強調「人類如果沒有腸繫膜,那麼就可能無法存活」。但腸繫膜的功能到底是什麼?當醫學專家們思考著腸繫膜於身體中的真實結構為一種連續的螺旋形狀,許多疑問便開始聚集成一個謎團。 (相關報導: 人道器官移植有望!加拿大生物駭客用蘋果種出人耳,下一步是用蘆筍做人工血管 | 更多文章 )

大腸直腸科醫生普遍認為,腸繫膜如「腸壁水管」,幫助腸道吸收養分和水分,支撐腸子。目前科菲團隊僅發現「腸繫膜」結構和以往認知上的不同,而器官必須能完成特定的功能,若要把腸繫膜作為器官,就要先了解腸繫膜是否有獨特的生理、病理作用;若現在就把「腸繫膜」定義成身體器官,恐怕還言之過早。
The #mesentery as an organ in its own right: i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ole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https://t.co/A21oa8vetk #free pic.twitter.com/yNMHswVLoD
— Lancet Gastro & Hep (@LancetGastroHep) January 4,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