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江啟臣「敢變」,就要革除黨同伐異的朋黨文化

江啟臣在短短一年多的任期中,不但要面對國民黨內部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以及沈重老邁的黨機器,外部更有民眾黨與民進黨,甚至對於改革派年輕主席抱持觀望、懷疑態度的中國共產黨,千頭萬緒恐怕都會讓江啟臣難以安心無憂。(資料照,蔡親傑攝)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敢變」,贏在年輕人盼改革,年輕世代對國民黨應正視改革的認同。策略上是以改革派自居,論述上具體提出改革的手段,包含黨務現代化的五大改革方向、設置決策平台、數位科技行銷長、青年諮詢會,都是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少見的具體政見。

江啟臣以4萬6000多票大幅差距勝出,是否能讓國民黨浴火回生;基層黨員都在看實踐改革諾言,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國民黨更是一大挑戰!特別是4月16日黃復興主委及18支黨部主委的任用,改變已往傳統論資排軰的慣例。江啟臣的「敢變」,對於國民黨黨同伐異的朋黨文化,能否再造藍天,有什麼值得人期待!?

籌組11人決策平台的構想

首先,國民黨原本就應該組織嚴密,有一個常態性的模擬政府的團隊。隨時可以因應時局跟執政者有甚麼不良的舉動而有所鉗制。由最近2018年九合一及2020年總統、立委兩次大選觀察,結果,如同順境時人人爭權奪利、爾虞我詐,逆境時個個投機觀望,不願承擔;完全像稀鬆的散沙一樣,經不起一擊。筆者認為整個國民黨淪為在野黨後,一直都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底下,迂腐無能的人坐大位,忌妒賢能的人。因為很多私下貪腐收買了,所以個個在裝傻混淆視聽。禍起蕭牆,非戰之罪。一個百年泱泱政黨,竟然淪落到如此慘況,令人不勝唏噓,卻也是咎由自取。

3月9日江啟臣就任國民黨魁受訪時表示,11人決策平台屬於黨主席的「集體決策」幕僚群,不會扞格中常會既有的組織功能。改革第一槍,就是推動黨內改革優先 推動世代共榮!江啟臣發表談話時表示,選舉結束是團結的開始,國民黨需要世代「對話」,而非「對抗」,需要世代「合作」,而不是「衝突」;他將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促成黨內不同世代理解與合作,一起攜手向前。

江啟臣也表示,目前由中常會授權組成11人決策平台,讓黨主席決策更多元、更敏銳。決策更周延、更能貼近民意。「11人決策平台」的成員將包括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和書記長2人;黨務系統為秘書長、重要黨務主管、青年中常委,和另外兩名選任的中常委,一共5人;3名來自「地方的聲音」,分別為縣市長和民代,加上黨主席一共11人。

羅智強掌革實院是亮點  新生代掌發言體系

國民黨中常會3月25日通過一波重要黨務人事案,屬中央黨部一級主管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長,由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出任,江啟臣相中羅智強臉書粉絲專頁粉絲超過100萬人,且網路聲量強大。根據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會後轉述,「黨部介紹羅智強歷任總統府發言人、副秘書長等要職,為黨內敢言、直言的代表性人物,可望落實革實院培養黨務人才的重要工作」。 (相關報導: 弘安觀點:江啟臣世代交替國民黨改革,更要開創新局 更多文章

20200112-國民黨青壯派議員12日召開記者會呼籲黨內改革,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發言。(盧逸峰攝)
中央黨部一級主管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長,由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出任。(資料照,盧逸峰攝)

其次,眾所矚目的大陸事務部主任將由台大政治系教授、前大陸部副主任左正東代理主任,左正東則為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熟悉兩岸事務和東亞區域情勢,可望協助黨內凝聚共識,讓兩岸論述再次成為國民黨的優勢。此外,國民黨也同步公布發言人團名單,分別由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江怡臻、智庫研究員盧宸緯、淡大兼任講師黃裕鈞、以及文傳會專員洪于茜出任發言人團成員。江啟臣認為,過去黨發言人都給外界過度嚴肅的形象,這次的名單都是國民黨新生代夥伴,希望以更具活力、多元的表現,讓國民黨都能跟上社會脈動和需求。國民黨也同步公布發言人團名單,都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