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多少折扣都沒用」 南崁小書店掙扎8年領悟:只賣書連工讀生都請不起

「南崁小書店」主人夏琳談起開店多年的心路歷程時道,完全沒辦法靠賣書營運一間書店是她最大的體悟。圖為書店外觀一景。(盧逸峰攝)

紙本書閱讀風氣下降、網路書店折扣一家低過一家,早就都不是新聞,越來越少人逛書店的時代下,沒有財團、大型資本奧援的獨立書店,又要怎麼因應?《風傳媒》規劃「未來書店演化論」專題報導,一窺各地經營者面臨衝擊如何蛻變,紮根桃園的南崁小書店,透過結合在地文史知識、社區親子活動,嘗試從單純「賣書的店」,讓書店轉型為地方的藝文聚落。

我最大的體悟,是賣書絕對沒辦法成就一間書店。」坐在門前的咖啡座位區,「南崁小書店」的主人夏琳侃侃談起開店的「8年有感」,「放眼看去,不論誠品或其他連鎖書店,沒有一個是以書為主,完全是靠業外收入在撐,我就體悟到賣書這件事很難啦!」

書店面臨寒冬,已經不是個新鮮題材,如今網路書店85、79折已成常態盛,今天下單、明天送到隔壁超商,讓實體店面的考驗格外嚴峻,如台北市重慶南路過去曾有超過百家書店,如今僅剩寥寥7家。

雲端、實體的衝突,去年又再度翻上檯面。雙11前夕,全台將近40間獨立書店發動串連,抗議電商平台祭出新書66折優惠,不過對於這場行動,網友卻是罵聲多於肯定,「書店要自己找到出路啊」、「情緒勒索大家有用嗎?」

20201230-專訪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書店外觀。(陳品佑攝)
雙11前夕,全台近40間獨立書店發動串連,其中三餘書店貼文掀起最大的風波。(資料照,陳品佑攝)

從小在書店長大的夏琳眼裡看來,一切早就了然於心,她早就放棄了賣書可以過活的念頭,「像昨天營業額是6000塊,利潤2成就是1200塊收入,連一個員工鐘點費都不夠。」

書店今天一連辦了3場活動,人潮來來去去很是熱鬧。夏琳說,她現在是帶著這些年來的覺悟,在實驗全新的概念書店。

房東一次就漲5000 開書店從紀念熬成了責任

2013年2月,夏琳在桃園南崁的吉林公園旁,開了屬於自己的書店,走上一條絕不算順遂的路。

最初會開書店,是為了紀念家人,夏琳是高雄鹽埕人,小時候豈止書香世家,根本書店世家,爺爺、奶奶、大伯都是書店老闆,母親也在書店工作。她還記得,出生後第一間進去的店就是書店,「我的手摔斷過,也是小時候從書架上摔下來的。」

後來隨著鹽埕沒落,家人的書店紛紛轉賣、收攤,北上唸書的夏琳,畢業後在《民生報》擔任活動企劃,企劃生涯一做20幾年,她曾自誇,已經熟練到只要有活動名字,連內容都不用討論,她就可以寫一份計畫書去提案。

20201220-獨立書店與地方創生專題,「南崁小書店」負責人夏琳整理書架。(盧逸峰攝)
「南崁小書店」負責人夏琳接受《風傳媒》專訪。(盧逸峰攝)

孰料命運不仁,夏琳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與公公,後來在短時間內相繼去世,讓她決定開一間書店做為紀念,也選上工作多年的南崁落腳。

從南崁交流道往台北,車程不過半個小時,站在路邊望去,新建大樓櫛比鱗次遮滿天際,底下卻是土角厝交錯成的街道。這個300年前便有先民開墾的平原地,如今憑藉交通、地利之便,不僅成為台北上班族的買房熱點,也因鄰近機場、長榮總部,而被稱做「空姐村」,根據統計,南崁所在的蘆竹區,近10年移入人口便高達9萬多人。 (相關報導: 政治獻金白手套?民進黨英系新系成員近期紛紛設置基金會 更多文章

身在這樣飛速發展的地方,夏琳直嘆,這年來房租漲了好多。8年來她已經換了第4次店面,幾乎每次都是租金不堪負荷,「像有房東一次就要漲5000塊房租」,2019年底結束營業後,她沉寂了1年,才在去年底重啟第4代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