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跨科別資源 新竹馬偕「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成軍

新竹馬偕「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13日正式亮相。(圖/方詠騰攝)

新竹一名11歲A小弟弟為血友病患者,只要輕輕碰撞就會造成四肢關節嚴重瘀青,或是血流不止狀況,醫師診治發現,A小弟對於血友病的救命藥物「凝血因子」有抗藥性,治療上更需要各科緊密聯繫與協助。新竹馬偕醫院新近成立「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將血液腫瘤科、牙科、復健科、骨科等跨科別資源整合,對血友病患者的病情,將提供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減緩病友往返奔波 院方特別提供免費寄藥與施打

另一名5歲B小弟弟出生後一個月,家長就發現小孩身上有許多不明原因的瘀青,經過檢查確認為A型血友病患者(血液缺乏第8凝血因子),因此2至3天就必需到醫院施打藥物,以維持血液中足夠的凝血因子成份。

新竹馬偕醫院今(13)日舉辦成立「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記者會,院長蘇聰賢表示,新竹馬偕是竹苗地區第一間提供長效型藥物醫院,並提供免費寄藥與施打服務,對B小弟弟一家來說,可以減少來往醫院間的奔波,而且也能由專業護理人員幫小朋友進行藥物注射。

血友病患者每週需多次透過靜脈血管施打藥劑,以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血友病患者每週需多次透過靜脈血管施打藥劑,以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血友病是一種先天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好發於男性。因身體無法自行產出充足的凝血因子,常伴隨突發自發性出血狀況。對於一般人洗牙、拔牙,或是碰撞擦傷、跌倒等,對血友病患恐導致血流不止,嚴重更可能危及生命。

副院長陳重助表示,因血友病患者一生仰賴凝血因子藥物施打,病患每周須往返醫院數次,為減緩血友病患來回奔波醫院的辛勞,醫院特別成立「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引進病患所需的長效型藥物,且免費提供藥物寄放與施打,目前廣受病友們好評。

小兒科醫師黃鼎煥說,血友病患因血液凝血不易,因此不適合太激烈的碰撞運動。為減少病患的自發性出血採取「預防性注射」治療,依照患者身體狀況,透過每週施打2至3次藥劑來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

新竹馬偕集結小兒、成人血液腫瘤科、復健科、骨科、牙科、個管師等跨科別單位,成立「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新竹馬偕集結小兒、成人血液腫瘤科、復健科、骨科、牙科、個管師等跨科別單位,成立「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血液腫瘤科主任鄭弘毅也補充指出,血友病患長大後最常見的就是關節受損嚴重,因反覆出血導致四肢關節、髖關節腫脹變形,或是軟骨磨損而需要靠輪椅、輔具行走。如果病患從小就按時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對於年長後常面臨的關節置換問題可以大幅降低。 (相關報導: 當年這幅畫背後:為了已故愛滋血友病患,這2位藍綠立委曾聯手告拜耳 更多文章

新竹馬偕指出,醫院團隊將於8月31日舉辦「『偕』伴血友與『零』同行」病友會活動。會中將由醫師說明最新從國外帶回的血友病用藥資訊,及血友病併發症的照顧議題,現場更準備絹印T shirt活動,讓參加的大小病友一起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