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股市達人投資就能賺錢?想太多,散戶才會相信史蒂夫和戴夫的故事!

「跟單機制」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小心落入投資迷思!(示意圖/Stephen Dawson@unsplash)

你應該知道的是:在社群網路被廣為介紹的跟單機制,其實很難被投資人成功複製,畢竟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投資哲學不同,作者認為若只模仿標的就跟著下單,徒然讓網路券商獲利,自己很可能白忙一場。

最近我有個困擾的經驗,就是觀看YouTube時,經常會高頻率冒出某投資平台的洗腦廣告片,並搭配著令人頭皮發麻的旁白。片中的主角是兩位仁兄,史蒂夫和戴夫,他們都用該平台投資金融市場,史蒂夫鑽研全球投資機會,追蹤新聞動態,掌握最新市場消息,並為極具潛力的投資建立了關注列表;而反觀戴夫,則精研如何打電動努力成為六十級巫師,追蹤最新的貓咪影片,他的關注列表則是電視節目。

奇妙的是兩人績效竟然一樣好,原因是該平台提供跟單機制,戴夫可自動跟單史蒂夫的交易活動,每當史蒂夫努力進行交易時,戴夫輕鬆的邊玩邊照做,輕鬆複製史蒂夫成為交易高手!

這部片似乎讓大家有了美好的幻想:找到一個投資高手,站在巨人肩膀上,完全跟單,然後就可以輕鬆坐享其成!然而,坐享其成這件事是真的,但決非戴夫,而是架設平台的業者。(業者狂砸大錢、高頻播洗腦廣告,可知一二)

美好的台詞內,其實有幾個迷思值得大家思考:

努力研究投資機會,就能打敗大盤嗎?

玩電玩努力打怪可以確保升等,但投資可能不是這麼回事。《指數革命》一書的作者查爾斯.艾利斯觀察從1960年至今,投資市場經歷多次巨變,早期經理人能透過拜訪企業及選股策略,找出被「錯誤定價」的個股,擊敗市場獲取超額報酬。

但受全球化、網路化、科技設備等因素影響,資訊傳播的速度及市場規模今非昔比,已經造成高效率市場。專業經理人在激烈競爭下,愈難打敗由其他專業投資人集體智慧所匯集成的市場報酬。

的確,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2018年的分析報告,觀察長期表現,超過89%的大型股基金經理人;和超過93%的小型股基金經理人,表現落後於它們的績效指標。

掌握財經訊息有效嗎?

不要看太多財經訊息。

《逆思投資》作者陳志彥指出,財經資訊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是正確性,網路充斥無用,未經證實的資訊,看了反而可能做出錯誤判斷;再者,人類大腦對投資判斷的影響,當你看越多財經資訊,人的大腦裡面會有確認偏誤的心理反應,所以大腦的運作並不會讓更多的資訊來協助我們釐清真相,而是會去找更多的資訊來支持我們原本的看法,所以會發生當我們認知如果是錯的,看越多的資訊就會錯得更加堅定。 我們都會有一個經驗:當想買一個東西的時候,所收集的資訊都是看到那個東西的好處,反之亦然,就是這個意思。 (相關報導: 你會活到90歲!該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答案:至少一千萬 更多文章

短期頻䌓交易比長期投資好嗎?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共同創辦人,霍華.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中提到,短線交易者認為,如果能以10元買進股票、11元賣出,在24元買回、25元賣出,接著再以39元買回、40元賣出,這樣就算成功。但在這檔總共上漲了30元的股票,你只賺到3元,如果你看不出這破綻,或許這篇文章你不必再閱讀下去。以上可得知,短期頻繁交易,除了賺不到長期投資應有的獲利外,更不用說頻繁交易所增加的成本,更是一大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