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30日宣布全美第二例新冠變種病毒「B.1.1.7」的感染者,這名確診病患與科羅拉多州29日公布的「B.1.1.7」首例一樣都沒有出國旅遊史,顯然這種傳染力更強的病毒已在美國傳開。美國公衛權威佛奇雖然表示「這並不讓人意外」,但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流行病學者哈納奇(Bill Hanage)認為,美國疫情的整體情況相當嚴峻,許多專家也認為「B.1.1.7」應該早就在美國傳開。
加州這位「B.1.1.7」的感染者,是在州長紐森(Gavin Newsom)與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舉行線上會談時所宣布。紐森表示,這位30歲的男性居住在南加州,但並未提供任何關於感染者的細節。不過後來聖地牙哥的官員透露,這名患者同樣沒有出國旅遊史,他的一名親人已經出現症狀,目前被列入疑似病例。科羅拉多與加州的兩起確診個案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包括這種病毒如何傳進美國、現在才著手防堵是否為時已晚、美國的疫情是不是會快速惡化。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的所長托普(Eric Topol)對美聯社表示:「病毒的狀況似乎『越來越好』,我們則有些措手不及。」托普認為美國對變種病毒的基因測序工作不如其他先進國家積極,因此發現相關病例的速度可能也會很慢。托普認為現在發布旅行禁令,其實為時已晚,「科羅拉多可能只是國內社區傳染的其中一個地點,這(變種病毒)已經到處都是,你要怎麼禁止所有人移動呢」?
美聯社與《紐時》指出,病毒在複製與感染的過程中發生細微變化並非什麼新鮮事。但令人擔憂的是,突變若足以對抗疫苗,就會讓人類到目前為止的努力功虧一簣,但科學家沒想到的是,新冠病毒突變的速度比原本預想的要快的多,目前已經出現了至少17個變種。英國在宣布「B.1.1.7」造成疫情惡化後,全球數十個國家隨即宣布禁止英國起飛的航班入境,也有許多國家要求從英國入境的旅客必須附上病毒篩檢陰性的證明。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目前至少已有19個國家發現「B.1.1.7」的感染者,起源於南非的另一種變種新冠病毒株則在4個國家現身。

《華郵》指出,「B.1.1.7」除了讓英國的新冠患者快速增加,讓這個國家面臨封鎖升級、出境受阻、醫療資源瀕臨耗竭的問題,而且「B.1.1.7」也讓美國從疫情復原的希望中面臨新的挑戰。因為科學家現在無法掌握「B.1.1.7」在美國傳播的有多廣,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對每一項防疫措施都會有深遠影響:包括疫苗接種的速度、社區封鎖的範圍、還有關閉學校的時間。 (相關報導: 東京都知事緊急呼籲「請不要去跨年倒數」!單日確診首度突破千人大關,東京疫情比南韓全國還嚴重 | 更多文章 )
科學家認為,變種新冠病毒的陸續出現,讓美國必須加快注射新冠疫苗的速度,因為傳染力更高的病毒將更難控制,必須有更大比例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夠扭轉大流行。但就在科羅拉多與加州陸續傳出「B.1.1.7」感染者之際,川普政府30日也承認疫苗接種速度不如預期,截至12月31日,全美超過3億國民僅有280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遠遠低於2020年底之前要為2000萬人完成接種的初步目標。《華郵》指出,「B.1.1.7」的出現,提高了美國藉由疫苗接種達成群體免疫的門檻—原來專家評估7成人口接受疫苗注射即可,但現在可能會上升到9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