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抓住越飄越遠的他,該如何挽回?心理師:別再說對方變了!感情保鮮要從愛上的那刻談起

在一起久了,感情逐漸變調,我們常會抱怨對方「變了」,但難道只要他「變回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嗎?(圖/Unsplash)

聽過很多這樣的話,也見過很多這樣的事情吧:愛情來的時候不講道理,愛情要走的時候講道理也沒有用。

保持愛情的新鮮度應該是戀愛裏最難的部分了。婚姻觀念越來越開放,人們越來越「不合適就早點分開」;留在婚姻之中的伴侶,也總是朝夕相對得相看兩厭。

天長地久的熱戀稀有得彷彿奇跡。熱戀好像泡麵,3分鐘就燙得滾熟,但一夜飽餐之後,又留下尷尬的劣質油脂味。

不再熱戀,說明當事人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降低了。當然,確定要分開的話就應該分開,但是當我們還想繼續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挽救關係滿意度的方法?

我們的愛情,應該如何保鮮?

  • 他變回以前那個他,有用嗎?對不起,不大有用。

人們經常會認為自己對愛人的感情變淡,是因為對方「變了」。

「他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他了。」總有人會這樣喟嘆,「你知道嗎?剛剛在一起的時候,他要是發現了我穿著新的鞋子,出門的時候就會在口袋裏替我備著創可貼。」

但他愈發不這樣做了;熱戀期過去以後,他愈發地對愛人沒有以前那樣上心,愛人也愈發地和他疏遠。

會有很多心理學家同意這種看法。例如 Kelley 等人認為,從關係一開始,是行為影響了兩位當事人之間的關係變化。他們因為實施了這些被定義為「相愛」的行為,所以他們被定義為「情侶」;同時他們所做的這些事,例如一開始的調情,到表白、交往,這些行為也影響了他們對對方的認知和感情。

因此,當情侶疏遠,當他們脫離熱戀、關係滿意度下降,這也是他們的行為在作祟。換言之,當他們「變了,不再對對方如以前那樣「上心」了,他們減少了熱戀的行為,他們之間的熱戀也就隨之消失,關係滿意度也直線下降。

那麽,是不是情侶們改變現在的行為,重做以前做過的事情,熱戀的感覺就會回來,關係滿意度就會上升?

沒有這麽簡單。Lavner 等人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指出,新婚夫妻在婚後三年內是否改變他們在這段關係裏的行為,和他們關系滿意度的變化並沒有相關性。

Williamson 等人同年也發表報告稱,他們在關係諮詢中成功改善了一千多對伴侶的溝通行為,但溝通行為的改善並不預測這些伴侶關係滿意度的變化;而在此之前,行為,尤其是溝通行為,一直被當作改善伴侶關係滿意度的關鍵。

當然,行為對人們關係形態的變化非常重要,但實際上,當關係已經成形以後,對方行為的作用已經變得不那麽立竿見影了。

因此,熱戀的感覺並不會單純地因為「他變了」而溜走,更不會單純地因為「他又是以前的他了」而歸來。

  • 我的腦袋偷偷決定要愛你,也偷偷決定不再愛你

其實比起這些外顯的行為,和人們對這些外顯行為的認知,真正能影響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感情和態度的,是我們的內隱社會認知(implict social cognition)。

通常我們的認知都是能被我們自己檢測和歸納的:他因為善良所以是好人,她因為考了滿分所以很聰明等等。但很多認知和行為的選擇是自動的,是依托我們多年的生活經驗形成的,是無法輕易被我們檢測到的。 (相關報導: 為何男人偷吃老婆怪小三,女人出軌男伴卻只在乎「被戴綠帽」?心理師道出男女思維的不同 更多文章

比如當我們看見腐爛的食物,我們不需要思考,就會選擇丟棄或遠離它。這種行為的產生過程是自動的,因為「腐爛的食物對健康有害」這樣的信息,早就已經寫在我們的內隱認知裏了,「腐爛」和「壞的」已經自動聯繫在一起,因此我們看見腐爛時,就會不假思索地自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