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美國經濟有三個「沒想到」:新冠疫情、種族騷亂,以及一場讓國家陷入分裂的總統大選。
讓我們先從疫情爆發前的起點開始梳理。那時,無論怎麼看,事情都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2020年伊始,美國失業率創下歷史低位,就業率還在持續上升。美國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增長期似乎開啟了一段良性循環:就業增長帶動了家庭財富和支出的增加,反過來又進一步拉動了就業,甚至連一些放棄再找工作的人也重新加入了就業大軍。
更加令人振奮的是,經歷了多年來的不斷擴張後,美國的貧富差距如今正漸漸縮小。美國聯準會(FED)的消費者金融調查顯示,在2016-2019年間,處於收入末端1/5人群的資產淨值增長了37%,而處於收入頂端1/5人群的資產淨值基本沒有變化。從不同族裔來看,非洲裔和拉丁裔人群的資產淨值分別增加了33%和65%,而白人的資產淨值增幅僅為3%。
面對緊俏的就業市場,徵才單位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來吸引人才,他們提高薪資,允許員工選擇靈活的辦公時間,同時也加大了對員工培訓的投入。由於年輕群體獲得了更多機會,工作技能與經驗也得到加強,這個群體的收入漲幅尤為明顯——35歲以下人群的收入增幅達到13%。即便是黑人住房擁有率這種最難扭轉的經濟趨勢,其逐年下滑的勢頭在2019年也得到逆轉。
就在美國經濟蒸蒸日上之際,新冠疫情突然爆發。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來看,它為經濟造成的破壞都超過了二戰後任何一場經濟衰退。在年收入低於4萬美元的人群中,約有40%在3月份失去工作。而數月來一直徘徊在20萬上方的每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一下子突破了600萬。
這一次,失業所呈現的產業和族群分佈特點與我們往常在經濟低迷期中所看到的截然不同。無論是「封城令」對整體經濟造成的影響,還是人們減少面對面消費所產生的後果,低收入美國人都是受衝擊最大的群體。在餐飲、美髮等受創最嚴重的產業,由於非洲裔和拉丁裔從業人員較多,他們遭受的打擊尤為沉重。
整體來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服務業引發的衰退,也是一次集中在大城市爆發的衰退,同時也是對女性影響最為嚴重的一次衰退。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4月間,25歲至54歲年齡段女性的就業率下滑了15%,而同一年齡段的男性就業率的下滑幅度僅為12%。2月份以來,約400萬人被迫退出勞動力大軍,其中女性佔到55%。由於學校停課和健康風險打亂了家庭的子女看護和上學計劃,許多女性除了暫時放棄工作來照顧家庭之外,幾乎別無選擇。
梅德里克在手機上為兒子亞瑟調試一款遊戲。疫情期間,遊戲產業得到提振。(TAYLOR GLASCOCK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儘管餐廳、酒店、旅遊服務、影劇院、體育賽事產業的訂單被大量取消,但其他有些行業則因禍得福。食品雜貨店的銷售額直線上升,在基本食品出現短缺之際,美國本土供應鏈開始發揮作用,雖然衛生紙和消毒劑貨架還是空空如也。面對數百萬不願出門的美國民眾,電商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在線學習機構的生意風生水起,家庭鍛煉和電子遊戲業也一片興隆。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詳解:美國準總統之子杭特與中國、烏克蘭等國商業大亨的生意往來
|
更多文章
)
疫情引發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為創新注入了動力。由於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計劃修改了規定,將遠程診療納入報銷範圍,通過這種方式看病的人群較以往增加。影片會議服務提供商Zoom在疫情前只是一家籍籍無名的公司,彷佛一夜之間就成為家喻戶曉的全球品牌。有些製造企業在疫情期間紛紛「轉型」,開始生產呼吸機和口罩,為拯救生命盡自己的一份力,這一切往往都是企業自願所為。正因為如此,人們擔心的呼吸機短缺現象始終沒有出現。
國會罕見地將黨派之爭擱置一旁,通過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方案。數百萬美國人拿到了1200美元(約台幣3.3萬元)的刺激支票,且無需任何附加條件。薪資保護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幫助許多小企業得以生存,更讓一些人憑空發了筆財。擴大後的失業救濟補貼計劃幫助失業人員度過難關,幫助他們維持必要的生活開支。在以上政策的扶持下,家庭收入和支出表現出了驚人的復原力。
北卡羅萊納州Rich Square Market超市內,購物者在選購商品。當人們開始宅在家中的時候,食品雜貨店銷售額激增。(VEASEY CONWAY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0年6月8日,人們在弗洛伊德的母校休士頓市傑克耶茨高中參加守夜活動。(CHRISTOPHER LEE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接下來,另一件「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5月25日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位名叫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黑人男子在被警察逮捕的過程中身亡,其中一名警察隨後被控二級謀殺。後來,一段顯示弗洛伊德遇害過程的手機影片傳播開來,全美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和騷亂。疫情期間經歷了「封城令」的商業區剛剛恢復營業,又不得不再度用木板封住店面;有些城市甚至開始實施宵禁。
與此同時,美國股市迅速反彈,就業市場的復甦力度也超過了預期。到了11月份,失業率已經從4月份的14.7%降至6.7%。
6月6日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場示威活動中,參與者對喬治·弗洛伊德遇害表示抗議。(DEE DWYE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第三個「沒想到」就是爭議重重的美國大選,儘管算不上意外,但由於事關經濟政策等許多重大問題,大選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不能等閒視之。這一次,美國民眾既沒有壓倒性地選擇民主黨,也沒有一股腦投向共和黨,他們促成了一種相互制衡的大選結果:民主黨贏得總統席位,但他們在眾議院的優勢縮小。參議院控制權仍不明朗,有待明年1月佐治亞州參議員改選結果而定。縱觀歷史,若白宮和國會控制權落入不同黨派之手,這種「分裂」的政府反而與社會穩定相伴。
因此,儘管2020年受到了三場劇變的衝擊,如今的美國已經為經濟復甦和增長做好了準備,也會繼續適應這樣一種新的常態。只要疫情還未消散,某些產業的苦日子就還沒到頭,即便疫情退去,要恢復元氣也尚需時日。商業地產和實體零售店正在積極做出調整,以適應「在家辦公、在家購物」的新時代。
但比起美國歷史上其他時期,沒有哪個時期像今天這樣為經濟復甦做好了如此充分的準備。新創企業蓬勃發展——2020年第三季度提交的創業申請達到近160萬份,而一年前還不到86萬份。金融領域也表現堅挺,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FED,無論是響應措施的力度還是速度,都遠遠超過了它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表現。而得益於寬頻網絡的飛速進步,網絡經濟得到鞏固,幫助美國度過了最近的困難時期。著眼未來,寬帶網絡只會觸及更多人群,讓更多人從中獲益。另一方面,高效且價格低廉的新冠疫苗開始投放市場,可自行在家檢測新冠病毒的工具包應該很快也會問世。
疫情暴露出的經濟短板將得到更大的重視,投資也會更多向這方面傾斜。聯邦及州政府或許會加大病床、藥品、個人防護設備等緊急物資的儲備。它們可能還會對疫情期間頻頻「罷工」的失業救濟金申請網站進行徹底改造,只有這樣,當下一場衰退來襲時,網站才不至於因為申請人數激增而崩潰。正如FED和金融系統在此次危機中的表現要優於2008年一樣,美國的財政基礎設施在面對下一場危機時也會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
在向家庭發放支票、擴大並延長失業保險計劃的過程中,在靈活利用「營養補充援助計劃」(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發放食品券、在向企業提供可免除貸款的過程中都累積了寶貴的經驗。眼下,決策者正對數據進行評估,這些可以讓美國吃一塹長一智,在今後的行動中更加高效。
遠距上班、居家隔離在家工作(示意圖,取自pixabay)
除了累積更多經驗、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工作模式的變化也將帶來新的機遇。鑑於遠程辦公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許多「上班族」將不再受縛於生活成本高昂的市中心,在以往,某些工作的辦公地點只能選擇這些地區。他們可以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在那裡蓋房、養家,舒舒服服過日子。隨著用腳投票的人越來越多,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唯有更積極地響應民眾的呼聲,無論是稅收、住房政策、教學質量,還是警察問責,一概如此。
對「上班族」而言,以前花在通勤上的時間和金錢將節省下來,而不再為僱主所需的辦公空間也將被賦予新的用途:寫字樓可以改造成住房,車庫轉化為戶外公園,應急車道變身自行車道。
殘障人士或是身體狀況不便出門的人群將在「隨處即可辦公」的經濟環境中找到新的機遇。此外,儘管2020年女性承受了失業之痛,但長遠來看,藉助更加靈活的工作安排,她們或許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一方面,居家辦公可以作為一種選擇,另一方面,學校已恢復授課,身處這樣的環境,在工作與照顧子女之間做出平衡也會變得容易一些。
這一年,美國的確過得十分艱難,但回首2020年,我們或許可以將它視為一個新的開端,一段更具韌性、更加包容和更可持續的繁榮期將由此開啟。
2020年美國經濟大事記
**3月12日: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商鋪大面積關閉,加之經濟衰退前景引發擔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1987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3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2兆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規模之大史無前例,希望以此應對疫情給經濟造成的破壞。
**4月21日:流媒體影片公司Netflix宣布第一季度全球新增用戶近1,600萬,比預期高出一倍有餘。
**5月8日:美國勞工部稱,4月份失業率從3月份的4.4%飆升至14.7%。
**6月8日:經濟周期研究機構稱,美國2月份時已正式進入衰退。
**6月30日:美國商務部稱,第二季度美國經濟摺合成年率收縮32.9%,單季跌幅創歷史之最。
**8月7日:勞工部稱,美國7月份新增就業180萬人,失業率下滑至10.2%。
**10月29日:商務部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美國經濟摺合成年率增長33.1%,單季增幅創紀錄之最。至此,美國經濟較疫情初期已經反彈了大約三分之二。
(本文作者Julia Pollak是就業服務平台ZipRecruiter的勞動經濟學家。)